日均5起心搏骤停 高危人群要警惕

本报记者 周函 本报通讯员 张希

昨天,市急救中心发布的《2020年苏州市院前急救数据报告》显示,在去年救治的10万余名患者中,创伤、神经系统疾病、物理化学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排名前五位。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市区发生心搏骤停2044人次,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视。

平均每天五人心搏骤停

需抓紧“黄金4分钟”

近年来,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过度疲劳者、长期熬夜者、“三高”患者等高危人群要引起重视。2020年市区发生心搏骤停2044人次,占急救总量的1.96%,平均每天有五人心搏骤停。

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林岐表示,60%以上的心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而公众普遍缺乏基本的心肺复苏知识和急救技能,因此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还不到1%。对于猝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能否把握抢救的“黄金4分钟”极其重要。市民如遇到身边有猝死的患者,一定要迅速拨打“120”求助,听从“120”调度员的电话远程指导进行急救,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现场如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配合使用,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否则每延迟1分钟,患者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10%。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超过10分钟,即使患者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即变成植物人。

2010年,市急救中心在国内率先引进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电话响起,急救已经开始”,在救护车到达现场之前,“120”调度员电话远程指导求救者进行自救互救,让急救措施精准到达病人身边,填补了“急救空窗期”。2020年市急救中心调度远程指导成功案例110例,比2019年增多68例,其中心肺复苏指导成功95例,分娩指导成功14例,海姆立克手法成功救治哽噎1例。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2020年市急救中心共开展急救技能培训21场,现场培训1000余人,线上培训约55万人,急救技能科普短片在地铁站点等公共场所投放。

醉酒较前年增超75%

身边须有专人看护

2020年酒精中毒6347人次,比2019年增长超75%,在理化伤害中占比近80%,其中男性酒精中毒者有5441人次。节日期间,聚会应酬往往导致酒精中毒事件扎堆。对此,林岐提醒,市民过节团聚时不要过量饮酒,防止出现酒精中毒、肠胃性疾病。醉酒者身边必须有专人看护,严重的最好及时送至医院醒酒。

每当天气进入“速冻模式”或“烧烤模式”,都是“120”急救系统运转的高峰期。2020年中暑有252人次,其中8月有136人次,高温天气长时间在户外作业需加强防护;一氧化碳中毒有124人次,是2019年的2倍多,在室内烧炭取暖和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需提高警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