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实践进入国内前列

长江日报3月22日讯  22日,江汉大学启动末端无人驾驶物流配应用的同时,该校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应用研究工程中心揭牌,探索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去年10月,武汉示范区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科研体系,由4位院士领衔,成立了1个院士工作站和15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围绕车路协同开展众多前沿课题研究和联合创新。

江汉大学成为继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之后,又一所加入武汉示范区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联合技术创新的高校,示范区的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也扩展到17家。该中心由江汉大学与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创新中心、行深智能、东风股份等单位共建。

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创新中心负责人朱建阳介绍说,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武汉示范区建成了106公里智能化道路,以及5G通讯网、高精度地图、北斗高精度定位网、高精度城市三维空间模型等相关智能基础设施,具备L4及以上等级的自动驾驶测试运行条件,“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武汉示范区正在成为智能网联示范区及智慧城市建设的科研高地。朱建阳透露,武汉示范区联合创新实验室群正在就多个课题展开科研攻关,年内将发布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部分科研成果有望成为行业技术标准,甚至成为国家标准,“武汉高校在智能网联方面的实践已进入国内前列”。

(长江日报记者 李金友 张智 通讯员 谭诗泉 刘凯 孙亚云)

【编辑:肖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