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深夜突发大咯血命悬一线,“铅衣侠”紧急手术助他转危为安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7日讯 “幸亏有你们,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6月7日上午,72岁的赵爷爷即将康复出院,其女儿赵女士携带精心制作的两面锦旗,分别前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介入中心和重症医学科,送至医护人员手中,言语间饱含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患者女儿送锦旗到医院。

深夜老人突发大咯血,ICU、介入中心医护紧急集结

“叮铃铃,叮铃铃”,5月31日23时许,该院介入中心高斌主任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好,我马上来!”在得知ICU有一名老年患者突发大咯血,病情危急后,高斌主任二话不说起身赶往医院。途中,他迅速安排介入中心值班医护,启动介入导管室做好手术准备。

据该院重症医学科丁道银副主任医师介绍,赵爷爷于5月29日晚在家突发咯血,诊断为“左侧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积极采取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支持等药物治疗,病情较为稳定;5月31日22时50分,赵爷爷突发大咯血,出血量约700ML,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如果不及时止血,随时有生命危险。医院呼吸科、介入科等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研判病情,确定老人“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方案。

两小时联手施救,成功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

与家属沟通治疗方案、完善检查、术前准备同步进行,在得到家属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后,该院重症医学科和介入中心等多学科医护人员迅速投入抢救工作。

凌晨时分,手术开始。局部浸润麻醉、穿刺、插管、上导丝一气呵成……争分夺秒,忙而不乱;造影、导丝塑形、超选、栓塞、复查造影……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中,医护人员各负其责、通力配合,经过两小时联手施救,引起赵爷爷大咯血的病变血管被逐一找到并成功栓塞止血;术后,赵爷爷停止咯血,生命体征平稳。

“治疗咯血的重点在于及时止血,同时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避免咯血血块堵住大气道,导致窒息、缺氧;支气管动脉因其特殊的生理结构以及咯血病人止血药的使用,造影导管极难选进去,加上支气管动脉分支众多,且出血血管不明,只能一根根去寻找,对医护的体力与耐心有着极大的考验。”结束手术,已是次日凌晨2时许,介入中心高斌主任脱下厚重的“铅衣”,内衬手术服早已湿透。

“您不收我就不走!”医生巧还红包彰显初心

术后,得知手术很成功,血被止住,在介入手术室外守候两小时的赵爷爷家属长舒了一口气。

“高医生,这是我们的心意,您快收下吧!”赵女士为了表达感激,硬将一个厚厚的红包塞给高斌主任,高斌拒收。推拉之余,赵女士激动地说:“您不收,我就不走!”

眼看已至深夜,望着赵女士红肿的双眼,为了让她安心照顾病人,高斌主任无奈,只有先“收下”,并安慰道:“我陪你一起送父亲去病房。” 

安顿好赵爷爷一家,高斌主任悄悄询问管床护士赵爷爷的住院号,不动声色地和护士长一起原封不动地将“红包”转存至赵爷爷住院账户。

天亮后,当护士将住院缴费单交到赵爷爷家属手中时,家人们显得非常错愕、激动。

6月7日上午,经过一周的后续治疗与密切观察,赵爷爷没有再出现咯血情况,各项指标均恢复良好,已达到出院标准。临出院前,在该院介入中心,提及婉拒的“红包”,赵女士有点不好意思,深深地向在场的医务人员鞠躬,并说道:“遇到你们真的很幸运……”

“作为主刀医生,找我看病,就是给我最大的信任。我唯一希望的就是在台上顺利安全地做好手术,治好病。”面对大家的夸奖,高斌主任也红了耳朵……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黎尚赟 李睿)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