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项技术,天河机场的飞机不怕雨不怕雾!




天河机场。长江日报资料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14日讯(记者鞠頔 通讯员代作梅 刘广报)13日晚,天河机场II类运行及HUD特殊II类运行项目试飞成功,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同时具备II类及HUD特殊II类运行条件的机场。起飞标准由原来400米的跑道视程优化到200米,今后遇到雨雾等恶劣天气,可最大程度保证航班准点率,节省旅客出行时间。

13日19时43分,按照中国民航相关试飞管理规定,SC9006航班模拟低能见度标准起飞。飞机做了两次起落航线后顺利落地,天河机场低能见度运行程序、地面滑行引导、目视助航设施、仪表着陆系统等通过了验证。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云、雾、降水、烟、霾及风沙扬尘等现象都可使能见度降低。当机场的水平和倾斜的能见度降低到临界值以下而造成视程障碍时,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就会发生困难。

14日,天河机场相关负责人邓龙喜介绍,HUD(Head-up display)即平视显示器的简称,HUD特殊II类项目是中国民航局大力推广的四大航行新技术之一,最早用于军机,这项技术是飞行员通过专门的飞行仪表和导航数据,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跟随HUD指引飞行。起落时跑道的剩余长度、速度、高度等飞行所需要的数据,全部呈现在HUD的显示器上,从而降低航班起飞及着陆天气标准。

他表示,通常一年之中有10天左右,天河机场会遭遇跑道视程低于550米的恶劣天气,低能见度使航班无法起降,机场航班会大面积晚点。该项技术实施后,天河机场航空器降落的天气标准由原来60米的决断高度优化到30米,落地标准由原来550米的跑道视程优化到350米,起飞标准由原来400米的跑道视程优化到200米。

“新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天河机场秋冬季低能见度的运行保障能力。”邓龙喜告诉记者,此次试飞成功后还要等待国家相关部门批复,预计12月,天河机场将实现“II类运行”。届时,将最大程度保证航班的安全、正点,提升旅客满意度。

【编辑:翟兰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