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9日讯(驻京记者柯立)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在哪里?1989~1990年在湖北省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两件古人类头骨化石从6月下旬开始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它们和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牙齿等文物一起,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有力证明了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一脉相承的文明。
“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览6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王超 摄
6月28日,记者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南3展厅。一具高至房顶的恐龙骨骼化石以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带我们“穿越”百万年时空。这个名为“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的展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策展人王月前说,这是国内首次对古人类研究进行的最全面、最集中的展示,220余件(组)文物结合各类场景还原、多媒体技术手段,生动地将近百年来中国在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DNA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出来,全面讲述人类从猿到人的百万年活动历程,系统阐释源远流长的文化根系和文明流变。
再现田园洞人的生活场景。王超 摄
中科院古脊椎所古人类学专家吴秀杰研究员介绍,中国古人类演化的研究始于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迄今已经在中国境内70余处地点发现了更新世古人类化石。21世纪以来,国际古人类学界对东亚地区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关注不断增加。以往,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现代人化石非常罕见,并缺少早于4.5万年、保存完好的化石记录。近1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和湖南道县等地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
郧县人头骨距今100万年。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的郧县人头骨,是1989~1990年在湖北省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两件古人类头骨化石。两件头骨受到地层的挤压,形状虽然严重扭曲变形,但都保存有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郧县人的颅容量为1100毫升左右,接近北京猿人的平均值。头骨既有明显的直立人特征,又具有某些古老型智人的性状。
古生物样本中提取古DNA,不断揭示群体遗传特征和人类演化特点。王超 摄
2022年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欧亚内陆迄今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之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学堂梁子(郧县人)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高星认为:“郧县人”3号头骨与以前出土的1号、2号头骨位于同一套地层中,与同一层位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的共生关系明确,地层、时代、埋藏学信息清楚,勾画出百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生存演化的鲜活画面。“郧县人”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约200万年演化历程的关键节点上,为探讨东亚直立人的来源与演化模式,以及直立人与智人的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编辑:邓腊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