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艺

汉剧《宇宙锋》剧照

汉剧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汉剧分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汉剧有上千个传统剧目,现存剧目仍有660多个,主要演出历代演义及民间传说故事。清代在汉口刊行的《新镌楚曲十种》收有老汉剧本《英雄志》、《祭风台》、《李密降唐》、《临潼斗宝》、《青石岭》等。


彭青莲、刘家军表演楚剧《葛麻》选段(张璨龙摄)

楚剧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名“楚剧”。流行于湖北,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在黄陂、孝感一带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葛麻》、《百日缘》、《泼粥》、《狱卒平冤》和现代剧《双教子》、《追报表》等影响较大。

湖北评书

湖北评书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木头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木,听众为之一振。

湖北评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两类书目:一是根据演义小说讲述的“底子书”和在这种基础上加工发展的“雨夹雪”,如《三国》、《水浒》、《隋唐》、《岳飞传》等;一是艺人自编自演的“路子书”,如《王莽忠孝图》、《八门斗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评书逐步整理了一些传统书目,并上演了《铁道游击队》、《烈火金钢》、《林海雪原》等一批新书,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短篇书目,如《智闯鄱阳》、《芒种喂马》、《挂牌成亲》等,使湖北评书得到发展。

何祚欢——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湖北省武汉市人。长篇评书《杨柳寨》获全国优秀曲艺(南方片)观摩演出创作一等奖,短篇评书《挂牌成亲》获全国优秀曲艺作品一等奖。大型戏剧《穆桂英休夫》获1996年曹禺戏剧文学评奖提名奖,由创作小说改编的同名戏剧《养命的儿子》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张明智——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擅长湖北大鼓,国家一级演员,有着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语言幽默,表演泼辣大方,演唱优美而富于韵味,雅俗共赏,独树一帜;拥有众多的观众和追星族,在湖北地区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录制了四十多盒磁带和五十多部mtv,畅销省内外,并在多部喜剧电视剧中担任主要角色,曾被评为湖北省及武汉市劳动模范、慈善大使、湖北省文艺明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及武汉市优秀专家。现任湖北省曲艺协会副主席,武汉市红金龙说唱艺术团名誉团长、艺术总监。是一位公认的德艺双馨的曲艺艺术大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