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携手发力,失独母亲年过半百迎来“重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3日讯 唯一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意外出世,荆州的刘女士悲痛欲绝,经过很长时间才走出丧子之痛,53岁的她决定与丈夫再要一个孩子,经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产科及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通力合作与精心诊疗,近日顺利产下新生儿,一家人重拾生活的希望。

2021年,刘女士的儿子研究生毕业不久,正是前途无量的时候,突发主动脉夹层意外去世。刘女士夫妇瞬间失去了人生希望,一年多都没缓过神。2022年,夫妻俩想再要个孩子,但因年龄原因,生育力衰竭,只能尝试试管婴儿助孕。很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刘女士奇迹般受孕成功。

专家们术前讨论手术方案。

但由于刘女士属于超高龄孕产妇,发生母婴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高。在当地定期产检时,中孕系统超声提示胎儿偏小,需要定期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孕28+3周时,刘女士接受了孕晚期的小排畸检查,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骶尾部可见无回声区,稍向外凸出,并与椎管末端相通。当地医生推荐忐忑不安的刘女士一家,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胎儿医学多学科诊疗门诊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该院胎儿医学MDT团队的产科范翠芳教授、神经外Ⅰ科刘宝辉教授、检验科王京伟教授、妇产超声科赵庆红教授等专家对刘女士开展联合治疗。仔细询问病史,分析相关检查报告后,专家团队做出了科学评估,认为患者54岁高龄,胚胎发生基因异常以及妊娠并发症的风险极高,影像学提示考虑可能为闭合性脊柱裂。同时要完善相关基因检测,以便排除遗传学风险。

专家查房。

在专家建议下,刘女士完善了核磁共振检查并于孕32周时再次复查核磁,检查结果对比显示,无回声区较之前缩小。在胎儿医学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精心监测与呵护下,随着临产期的临近,刘女士腹中胎儿的发育情况一步步向好。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能稍稍放松一些了。

今年6月初,刘女士临产之际,在麻醉科专家的保驾护航下,产科范翠芳教授带领团队为其行剖宫产术,新生儿科、神经外科等专家随时准备术中协助,应对各类风险,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范翠芳表示,本次高龄产妇的成功救治,是产科与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成果,彰显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疑难危重孕产妇的综合诊治能力。(长江日报记者黎清 通讯员吴莲芝 龚雨西)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