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小编“深挖”了几位来自故宫的“网红”

有一个地方,于闹市中静静伫立;

有一个地方,在方寸间一览千年;

它,就是博物馆。

2018年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下图为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海报

小编扫了扫海报上的二维码,

真的能跳转……

你想象中的博物馆可能是这样的……

美得不要不要的故宫博物院▽

气派又讲究的湖北省博物馆▽

请注意

高能预警

“画风”可能突变

请大家搬好小板凳前排就坐,

文物们开始卖萌啦!

红遍社交网络的他们,

正是博物馆里的主角……

这些“网红”文物都是何方“神圣“?

小编决定“深挖”几位来自故宫的“网红”

▽▽▽

【陶彩绘女舞俑】

陶彩绘女舞俑,唐,高21cm。

此女舞俑上穿翻领半袖衫,下著长裙,束腰,头微侧。两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一侧伸,腰肢轻扭,翩翩起舞。从服饰与舞姿看,属于传统汉族舞蹈范畴内的“软舞”。

与女舞俑相伴而出的还有乐俑5件。其中立者3件,分持琵琶、排箫、笙;坐者2件,分持钹、腰鼓。身份仿史籍中所称的立部伎与坐部伎。立部伎与坐部伎同时出现,在唐代考古中尚属罕见,它表明此组乐舞俑具有很高的等级。同时也说明,在高水平的乐舞表演中,软舞仍占有相应的位置。从雕塑技法与风格分析,它与洛阳孟津岑氏墓俑接近,出土地点应在洛阳邙山一带。

【陶狗】

东汉陶狗,高16cm,长30cm

狗呈卧姿,头侧向一方,双耳竖立,张口,露出牙齿,双睛圆睁,尾巴呈扇形,足向前伸,悠闲之中保持着特有的警觉。

【陶听琴女俑】

陶听琴女俑 ,东汉,高53cm,宽33cm。

东汉中晚期,陶俑制造中心由西安、洛阳等地转向四川。此时的四川,社会安定,经济富足,人们注重享乐。不仅生时及时行乐,还欲死后带入地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享乐活动及器具,便被仿制成明器,听琴女俑即其中之一。

听琴女俑双腿跽坐,似正专心致志欣赏音乐,听到会心处,情不自禁以手扶耳,弦外之音,令人有绕梁之想。川俑合模翻制,陶质中多夹沙,长期埋藏地下,面部模糊。此外,川俑五官较为紧凑,多呈笑意。此俑较典型地反映出川俑特征,出自彭山一带。

【陶男俑】

陶男俑,西晋,高32cm,宽12cm。

陶俑发髻上梳,呈螺旋状,眼角上翘,尖鼻,口微闭,颏下蓄须,颧骨突出,面部表情轻松。穿紧身袍,右手抬起向后,左手前举,鼓腹,屈腿,脚分前后,似在行走。

【画彩女射俑】

画彩女射俑,唐,高28cm。

女俑发髻梳成“丫”形,身穿翻领窄袖衣,腰系带,下著靴。头偏向左,双手作持弓射猎状。此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唐朝社会风气开放,许多以前只有男子才能从事的活动女子也纷纷参与,射猎便是其中之一。杜甫的《哀江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齿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王建的《宫词》:“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不仅宫中女子能射猎,民间女子也有不少能骑善射者,李昌夔之妻独孤氏就有一支两千人的女军,穿清一色猎服,专门从事打猎活动。

【石狮子门枕】

石狮子门枕,辽大安三年(1087年),一对,高37.5cm,宽50cm。

门枕俗称门礅、门座、门台、镇门石等,是安置在门槛内外两侧、稳固大门转轴的一个功能构件,因形似门框的枕头,故被称为门枕。它不仅能承受重量,还可以强固门框,因为古时候门没有铰链与合页,主要是靠门枕和连楹固定门扇。在北魏时期门枕已经出现,北魏文成帝皇后陵墓的石券门就有了门枕,其外部还雕刻成虎头形象。

此门枕上部为小狮子,幼狮半蹲卧状,张牙咧嘴。与后代的狮子形象相比较,略显温顺可爱。狮子在此起镇门辟邪的作用。枕石正面和外侧面阴刻牡丹等花纹,线刻流畅细密,技艺娴熟。牡丹寓意富贵,雕刻牡丹含有期冀家庭门庭兴旺、富贵连绵之意。门枕上阴刻楷书:“大安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萧仪置门枕一副。李乂造。”铭文虽然不长,但有具体时间、门枕所有者与雕刻工匠,无疑对我们研究辽代门枕提供了实物资料。

【陶彩绘男优伶俑】

陶彩绘男优伶俑(左一),五代南唐升元七年(943年),高44.5cm,宽15.5cm。

俑头戴幞头,身著圆领袍,中束带,袍左右开衩,双手缩于袖中,抬足扭腰,作表演状。其身份应是宫廷中提供娱乐服务的优伶。南唐位居江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兼袭盛唐遗韵,广罗艺文英才,故歌舞称誉当时,优伶充斥宫中。此优伶俑便是当时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该俑制作于南唐升元七年(943年),1950年出土于江苏江宁祖堂山李昪钦陵。

【石男女拥抱像】

石男女拥抱像,东汉,高51.5cm,宽43cm。

男女各一人。男子头戴冠,右臂环女子肩。女子左手搭于男子左肩上。两人并坐相拥,作接吻状。此墓为夫妻合葬双室墓,男女相拥接吻是墓主人夫妻生活的表现。

此男女拥抱像原置放于四川彭山砦子山550号墓墓门第三层门楣上。墓葬是在1941年由“川康古迹考察团”发掘的。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清,高25cm。

达摩头戴巾帽,虬髯卷曲,面侧向右,拱抱双手。袈裟下部外侈,似被风吹动而翘起。下著裙,左足呈露于外,足下为汪洋大海。达摩明眸深邃,凝视远方。

德化窑佛教人物瓷塑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造像的优秀传统,表现出超凡绝俗之轩昂气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聪明睿智,令人仰之弥高。同时,又根据各种神祗的不同特性大胆创新,兼顾了平民百姓的审美取向,和蔼可亲却无媚俗之态,融神之品相、人之魅力于一体,令人凛然起敬却不生畏惧。

记者陈智 整合

资料来源:新华社、故宫博物院网站、湖北省博物馆网站等

(作者:陈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