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件文物及藏品“开口”讲武汉故事,小学生讲解员获一等奖


活动现场市民们正在观赏参与评比的文物。记者周迪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8日讯 “你们知道江汉关为什么要建钟楼?”“被孙中山先生称为‘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1961年在北京参加辛亥革命50周年时穿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呢?”“我收藏的《武汉概况》这本书为武汉解放起了不小的作用,你们知道这书是怎样编印的吗?”……18日,为庆祝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武汉市文化局和长江日报共同主办的“寻武汉宝藏 讲江城故事”活动在辛亥革命博物馆举办,21件文物及藏品由各自“守护者”代言,“开口”讲述自己背后的武汉故事。

博物馆更专业民间藏家是真爱

一个月前,主办方面向全市博物馆和全国收藏爱好者,寻找最有武汉故事的藏品。经过一个多月的报名,共征集到300余件珍贵文物。通过专家选拔、网络投票、终评等层层筛选,最终,两组共有21件优秀藏品入围18日的决赛,另有37件藏品获得优胜奖。

决赛分为专业组(武汉市内所有博物馆)和社会组(国内收藏爱好者)两个组别,他们的21件宝贝不但要比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把背后的故事讲好,而且还要与武汉有关系。

专业组的各博物馆讲解员果然“会说”,江汉关博物馆的讲解员一开场就让观众听一小段江汉关钟楼的钟声,那浑厚的声音一下就把大家吸引住了,“我家就住在江汉路,一天不听这钟声就不自在。”市民刘保国小声议论。接着,讲解员从钟楼的结构、生产和安装单位,以及作为关税大楼为啥要建钟楼,一一作了解释,大家听后顿时豁然开朗。记者注意到,这位讲解员还提前一天到现场走台,大屏幕播放的背景图片都是他们花了几周时间,反复挑选出来的。

和专业馆带着竞赛心理来参加活动相比,社会组的藏家们仿佛是来参加一次大聚会,他们许多人都是朋友,活动上午9点正式开始,但不少人8点不到就到了会场,纷纷拿出自己的宝贝相互鉴赏,“我这个《大武汉》烟标是上世纪50年代武汉产的香烟商标,上面有老黄鹤楼的圆顶,还有汉阳和汉口的江滩。”藏家汪利华说,他收集的有关武汉的藏品还有不少,限于报名数量有限制,没法一一带来。

“寻武汉宝藏 讲江城故事”决赛活动现场。记者周迪 摄

小学生为武汉博物馆代言获一等奖

全场宝藏讲述者中唯一一位未成年人,是为武汉博物馆代言的六年级学生熊先尧,她讲的文物《明江汉揽胜图》最近火得不行,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两位领导人身后的背景画就是这幅图。“我虽然在武汉土生土长,但很少出家门,这次因为这幅图上有晴川阁、黄鹤楼和龟山蛇山,爸爸妈妈特意带我把三镇都转了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说。

但是,她流利的口头表达、稳重的台风,赢得了全场大人们热烈的掌声,最后她所代言的宝贝,获得专业组的一等奖。

妈妈说,熊先尧从一年级就参加朗诵等比赛,平时比较喜欢看历史书,去年一个暑假都在武汉博物馆做小讲解员志愿者,学到了不少知识。

社会组姜普林正在讲述黄鹤楼戏曲故事人物五彩双耳瓶的故事。记者周迪 摄

武汉中学将“博古课”开进了博物馆

“哇,原来我们周围竟然有这么多宝贝啊,以后有时间我可要多逛逛博物馆了。”在“寻武汉宝藏,讲江城故事”活动现场,来自武汉中学的学生兴奋地说。

武汉中学校长杨定成介绍,该校具有浓厚的红色基因,其创建人就是湖北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董必武。几十年来,学校一直以董必武建校时确定的校训“朴诚勇毅”作为校训。

今年,学校决定开发“博古”和“知今”系列课程体系,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武汉的历史和文化。按照课程安排,该校将定期组织学生到武汉各大博物馆进行学习,同时邀请博物馆专业人士到学校做课外老师。

为了能近距离观摩此次活动评选出来的武汉宝藏,武汉中学特地安排了一个班的学生前来“助阵”。

看完比赛,学生们激动不已。一位学生表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结合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亲自感受到的文物,会让知识点更加牢固。(记者王震 翁晓波 李翌)

【编辑:叶凤】


(作者:王震 翁晓波 李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