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再出发,别浮躁地一味求快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日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为题发表长文。在回顾创业历程的同时,他在文中发出由衷感叹:“搞实业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今天的中国还是有人相信抄近路走捷径,那是很危险的。”

退潮以后,裸泳者将会很难看

从早年间开照相馆、从事电器的研究生产,到后来的摩托车,再到如今的汽车制造业,在此过程中李书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很多感悟。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他个人对创业生涯的总结,同样有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的观察和反思。

李书福在文章中提到:“有些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比如利用互联网概念,电动车概念以及借发展实体经济投资汽车工业的名义,其目的不是造车,既不想自己承担风险,又想乘机变相捞钱,这样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李书福的这番表述,很容易让人想到当下的“搞泡沫”“挣快钱”“抢风口”。吉利不相信西方垄断了汽车行业,坚信中国的汽车行业可以赶超,信念的来源是坚持做实业、做技术,下苦工、下笨功。与此相反,许多的企业、创业者、资本也希望与时间赛跑,但又“恨不得明天就成功”,他们抢占风口,却不安营扎寨,一旦有新的“风口”出现,大家继续一拥而上,“风口过后将会留下一片狼藉的凄惨景象。退潮以后,裸泳者将会很难看。”

李书福微博截图

辩证看待“快”与“慢”的关系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出现于深圳街头巷尾的口号。4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再出发,当我们重新审视“时间”与“效率”,感受、看法都会不一样。

改革开放之初,整个社会的心态是“快”。“快”,意味着弥补历史欠账,意味着实现赶超发展。“改革开放”,短短四个字,说的是中国要搞发展,机遇等不起,势头慢不得,中国要在压缩的时间进程中追赶西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经历4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使我们对快速发展中所积累的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李书福讲“相信抄近路走捷径,那是很危险的”,这是一个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业者的心声,何尝不是很多人的普遍心声。今天,社会流行赚快钱、搞短线、炒概念,应该说,这是整个社会发展一味求快所积累的一种浮躁心态。

以 “抓风口”为例,这当然是顺应经济规律的一部分,问题在于,创业者如果并不追求开辟某个新领域、研发某种新技术,而仅仅希望靠“风口”来“炒概念”“融资”“资本运作”,以实现财富的短时间聚集,终究好景不长;如果一个国家人人都这么干,那就会酝酿、集聚巨大的危险,对于整体国民经济而言有益无害。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们对“快”有了新的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要快,当然不仅仅是速度快,还要有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层次认识,在经济发展的结构上、内涵上做文章,实现有质量的“快”;我们也要讲“慢”,“慢”不是坐下来等,对一个国家而言是有足够的战略耐心,对一个企业、一个创业者而言,只有十年磨一剑,在“风口”来临之际,才能够真正地厚积薄发。

吉利汽车官网截图

“风口”属于懂得十年磨一剑的人

从企业层面来看,从华为到李书福所在的吉利,这些民营企业从初创阶段到如今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不是靠对“潮流”“风口”的追赶,这背后,都是下了笨功夫。

事实上,吉利在投入汽车研发时,这一行业非但不是所谓的“风口”,反而被很多人认为已经被国外垄断,中国企业毫无优势,只能靠与国外企业合资或合作才能有所成就。吉利汽车最终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靠的是持续的科技投入,不断累积基础数据,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不断培养研发人才。

从国家层面来看,从国产航母到国产大飞机,以天眼、蛟龙号等为代表的各种国之重器,无一不是长时间自主创新积累的成果。以航母为例,从组建航空母舰研制队伍开始,直到前不久首艘国产航母顺利完成首次出海试验任务,其间足足经历了40多年时间。

在如今的国际竞争形势下,过去“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路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不通,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核心技术靠什么?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能靠持之以恒的自力更生,只能是长期积累下厚积薄发的成果。

李书福文中“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提炼一种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个使命。一定要打基础、练内功”,其实不仅限于某一个企业或行业,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国之重器的代表之一 蛟龙号

【编辑:符樱】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