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蓉(《创作》杂志社)
木兰,来寻你时,天空下着细雨。山风很大,白露之后天就凉了。木兰山比岳麓山高,山里古树参天,树叶挤挤挨挨,天光雨丝从缝隙中撒下,洗涤我的凡尘。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来看你,见你要怀着一颗崇敬的心。
你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北朝民歌《木兰辞》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宋代又被郭茂倩编入《乐府诗集》,流传至今。从北朝一路走来,多少文人墨客将你写进诗文辞章,赞美你的英勇,你的淳朴,你的善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可以登上木兰山与你相见。你被封为尚书郎,孝烈将军,就像你最后回归女儿身一样,而我独爱你的名字,花木兰。
我不知道还有哪座山以一位女子的名字命名,你的名字散发着木兰花的芬芳,哪曾想可以托举山一般的重量。你替父从军,浴血沙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你“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纵马多飒爽,人如木兰香。拿得起,放得下,英雄真本色。你是化作山神守护着你的故里吗?我一步一步叩问木兰山。
雨停了,山上起了雾。上山的石阶窄而陡,我放慢脚步,一级一级向上。从南天门到二天门,供奉你雕像的木兰祠在二天门。祠不大,香火却很旺。你的雕像像佛陀和菩萨像一样安放在高处,中间是孝烈将军的你,左边是“着我旧时裳”的你,右边是“寒光照铁衣”的你。没有佛菩萨救渡众生的垂慈接引,你只是面带微笑,就像荣归故里伙伴们争相来看你一样,木兰祠里有了一份人间喜气。人一生太仓促,白云苍狗。而你化作“三应身”,长存于天地之间。这一刻,你又有神的庄严!
木兰山上有佛家寺庙,有道教寺庙。佛家叫人出离三界,不在六道里流转轮回,道家叫人修真修仙。而你身上有人间气。
《木兰辞》是有人间烟火气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幅人间生活的风情画卷色彩艳丽而热烈地展开。木兰,民间生活的基调是灰色的,民间生活的风风雨雨造就了你的英勇。你高贵的明艳是从灰色调子里长出来的,这让平凡胆小的我有了靠近你的勇气。对于佛家和道家的修行,我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上。我伏身叩拜佛陀,真人,但站在你的面前,我只是抬头默默地注视着你,一如来看你的伙伴。
木兰,在你的坐像下,我想起了蔡皋先生。她喜欢你的感性,淳朴厚重,天然去雕饰的本色之美。她用六年心血,把你一笔一笔画进作品里,画出一本《花木兰》。你骨子里的大气壮阔从她灰红灰绿灰蓝那些接近泥土大地江河的色调里大踏步地走了出来。深沉的灰色调里也有一抹晶莹剔透的色彩,在那“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里,一开一坐,一脱一着,一理一贴,流露出你的百般女儿柔肠。
这位在国际上得过“金苹果”奖的著名绘本画家,凭借《花木兰》获得了 2014 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绘本奖。蔡皋先生在她的作品里完成了对你的爱。我爱你,与你何涉?
我们无法还原历史的现场,花木兰,你所有的样子都是世人对你的想象。你活在永恒的时间里。时间是模糊的,它最清晰的时候仍然是模糊的。
木兰山的金顶起雾了,金顶的尽头薄雾如纱,我们看不清彼此的脸。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