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手腕开通针眼大小介入通路,医生另辟蹊径畅通颅内血管狭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9日讯 “你看,就是这里,只有针眼大小,现在不痛也不痒了……”7月29日上午,正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以下同)神经内科住院的吴老先生,向前来探视的家人展示“手术切口”,并给手术医生一个大大的“赞”。

在手腕开通针眼大小介入通路,患者为医生点赞。

据了解,今年7月12日,现年73岁的吴老先生,发现自己突然左侧肢体乏力,伴吐词不清、口角歪斜……吴老先生第一反应是“坏了,中风(脑梗)了”,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赶忙来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日前他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功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治疗,这是江夏区首例成功实施的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治疗病例。

“入院后,行脑血管造影、磁共振灌注成像,证实脑血管狭窄,脑组织缺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朱灿敏通过影像检查结果,排除“脑梗死”诊断,并及时与吴老先生沟通下一步治疗方案。

“常规的神经介入,是经股动脉(大腿根部)入路,即通过股动脉穿刺实现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手术后需卧床24小时,无法下床大小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股动静脉瘘等并发症……”朱灿敏主任耐心跟吴老先生及家属沟通手术方式时,吴老先生面露难色,说什么也不愿意手术。

“后来了解到,吴老先生对手术心存顾虑,一向好强的他接受不了术后24小时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为了消除吴老先生的担忧,神经内科朱灿敏团队随即召开科内讨论会,最终决定为吴老先生施行经桡动脉(腕部)入路的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术。在了解该手术方式的相关情况后,吴老先生欣然答应接受手术。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治疗(术中)。

7月22日上午,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吴老先生被推进介入导管室,在朱灿敏主任神经内科团队的默契配合下,用时一个半小时,在吴老先生右手腕桡动脉处开通介入通路,通过大脑中动脉血管形成术,顺利完成了该院首例经桡动脉入路的大脑中动脉血管形成术。术中吴老先生生命体征平稳,仅有造口处极少量出血,术后恢复良好,双侧肢体肌张力恢复正常,下地行走如常,吐词清晰,预计本周可以康复出院。

术前术后对比。

“神经介入中脑血管造影术,基本完成了从股动脉到桡动脉入路的转变。”据该院神经内科主任朱灿敏介绍,经桡动脉穿刺入路成为脑血管介入诊疗的一种新的术式,增加了手术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病人的舒适度。同时,由于其穿刺部位表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仅舒适度高,而且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陈林 熊帆 王迪黎)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