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好上学“最后一百米” 武昌区创新“警校家”护安保畅模式

武汉小学门口的“警校家”志愿者在校门口接学生下车


每到上学时,送学车辆扎堆造堵,校门前人车混行,家长只能停车送孩子进校门才安心。为保障学生上学“最后一百米”安全、畅通,武昌区交通大队在市交管局的指导下,联合区教育局,率先在辖区14家小学创新启动“警校家”护安保畅模式,交警、学校、家长“三方联动”解决送学难题。经过3个月试点,14所学校门前路段,在上学高峰时段拥堵警情同比下降73%。

数字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交通状况的改变,还有文明风貌的改变。学校门口,交警指挥交通,家长志愿者、老师护送孩子到学校,孩子安全到达后,向他们道谢、敬礼,校门口也成了亲子教育的课堂和展示文明风貌的窗口。

学在武昌,“警校家”模式的每一方参与者,默默践行着文明城市建设的题中要义;大成武昌,“警校家”模式更体现出这座首义、首善之城润物无声的智慧和精神高度。

武昌区家长志愿者参加“警校家”授旗仪式

警方在学校门前划设“护安保畅区”,每天早晚高峰时段,交警、学校老师、家长志愿者在区域内值勤,当家长开车把孩子送到指定区域后,无需下车,由他们专门护送孩子进校门。武昌区交通大队、区教育局在辖区14所小学试点“警校家”护安保畅模式3个月,这些学校门前上学高峰时段的通行效率同比提升88%,拥堵警情同比下降73%。

以前,送学车辆无序停放和家长、孩子在车流中穿行的现象,不仅造成交通拥堵,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一难题一直困扰交管部门:禁止车辆在学校附近临停,家长担心孩子自己走进校门不安全;而如果允许临时停车,必然造成后方道路拥堵。

面对两难困境,2017年12月15日,武昌区交通大队在市交管局的指导下,联合区教育局率先在武汉小学启用“警校家”护安保畅新模式。今年2月28日,新学期开学之际,试点小学数量增加到14所。该模式借鉴和学习了其他城市的经验,在校门口施划“护安保畅”区域,实现警方、校方、家长“三方联动”。既要致力解决家长停车送孩子的麻烦,又要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同时,让家长深度参与到护安保畅队伍中,打造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的“亲子课堂”。

“警校家”模式创新制定了“六个统一”标准,明确规范交警、家长和学校的职责,建立协同共治机制。武昌区交通大队对照“六个标准”,为14所试点学校统一施划了安全区,增设了32块交通标牌,160个锥形桶,购买了180套服装和装备。

在此基础上,各学校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实施制度。建立起“校家委会—班家委会—每日护畅小队—队长—队员”的管理模式,发挥校家委、班家委核心纽带作用,履行管理、监督和沟通纽带的职责,确保护安保畅工作落到实处。

每天早上7时30分左右,由交警、家长志愿者和值班老师组成的“护畅队”准时在校门口上岗。送孩子的家长把车停在学校门口,无需下车,“护畅队”直接护送学生进入校园,从车辆停稳、孩子下车到车辆离开,全程只需5秒。

据武昌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熊志军介绍,经半年试点,这14所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大幅好转,接送孩子车辆“秒停”即走,“护畅队”护送孩子到校,“扯皮”、投诉情况明显减少,“警校家”管理模式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护安保畅,武昌先行。据了解,武昌区将在现阶段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各中小学全面推行“警校家”模式,广泛听取校方和群众意见,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打造护安保畅的“武昌模式”。目前,武汉交管部门已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进行了沟通。近期,三部门已联合发文,在全市广泛推广“警校家”护安保畅措施。


“警校家”护安保畅武昌模式

“六个统一”

·统一护畅区域建设。在各所学校门口统一施划黄方格和护畅区,隔离车辆和行人,实现人车分离,确保护畅区域无车化和有序化。

·统一护畅标志标识。护畅队队旗、帽子、马甲、红袖章等,均采用统一设计的全新元素,全面提升视觉辨识度。

统一护畅岗位职责。指挥岗:指挥驾车家长朝前行驶,劝导电动车、自行车在指定位置停放。接送岗:协助驾车的家长带孩子下车,护送或者让孩子自己走进学校。监督岗:由交警、值班老师担任,负责组织协调每日护畅工作,管理监督护畅服务,解决应对突发事件,对送学家长的交通违法行为,由交警依法进行教育、处罚。

统一护畅指挥动作。武昌区交通大队民警对护畅队员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确保动作规范统一。

统一标准用语。护畅队员用语要求“礼貌、冷静、规范”,预设护畅规定用语10条。

统一护畅管理考核。各校家委会对护畅队员的服务时数进行严格登记确认,交警除现场督导外,依托警校家视频调度平台,实时监测各校每日护畅情况。

棋盘街小学门口,孩子们在志愿者引导下排队出校门

“警校家”护安保畅现场探访

武汉小学

繁华地段送学车辆“秒”过校门

去年12月15日,武汉小学率先试点“警校家”护安保畅模式。负责中南路交通管理的柳明珠警官介绍,武汉小学地处主干道,高峰时段车流巨大。作为第一家试点的学校,校方有些担忧:如何组织家长参与、成效如何都是未知数。

警方多次与校方沟通,敲定了具体方案。学校发布《给家长的一封信》,从工作背景、意义、工作方式和要求等方面向家长做了具体说明,争取支持。“警校家”护畅队建立后,由学校和家委会共同管理,武昌区交通大队、教育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交警主导,学校和家委会共同组织,家长为主体。邀请交警到学校为家长志愿者系统授课,重点就常用指挥手势、文明用语、法律法规以及自身安全防范进行了系统讲解和实地演练。开始前三天,由家委会骨干带头参与,实行班级轮周负责制度。

每天早上7点30分,位于武昌中南路的武汉小学门前,交警和“护安保畅队”的家长们准时上岗执勤。当一辆辆送学生的车辆到达校门前时,统一着装的家长依次上前打开车门,牵着孩子下车、送进校门,送学车辆“秒”过校门。曾经车辆、家长、孩子“乱作一团”的情景不见了。

五年级六班学生家长刘琼是校家委会成员、也是最早参加“护畅队”的家长之一,“我们不断收到家长的感谢信,这个工作太细心、太周到了!校门口再也不堵了!”


棋盘街小学

创新破解老城区“放学堵”难题

棋盘街小学地处武昌老城区——粮道街,周围居民区密集、道路通行条件较差。学校有1300多名学生,以往接送孩子的老人习惯性地聚集在校门口,上学、放学时段,巷道极易拥堵,成为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放学时段,家长们蜂拥而至“抢孩子”。

区交通大队和校方多次调查后发现,在校学生以住在附近的孩子为主,家长多以步行或是骑电动车的方式接送孩子。上学时孩子到校时间分散,稍加引导,交通秩序就能好转;放学时孩子蜂拥而出,家长一哄而上,是导致秩序混乱的主因。

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学校家委会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号召家长志愿加入志愿者护畅队,在每天下午放学时段排班值勤。实施“警校家”模式后,参与教师提出建议:放学时,每班的路队按出校门左右方向分站两队,出校门后一队向左一队向右,走到离校门口稍远距离再解散,并把这些要求提前告知前来接孩子的家长。

现在,每天放学时,家长全部站在校门的护安保畅隔离护栏外,大大缓解了以往家长围堵在门口“抢孩子”的现象。以前接孩子至少要十多分钟,现在接到孩子的时间与原来相比缩短了一半。

学生张慧姗的妈妈参与了志愿者工作,她说,“参加这个队伍,孩子受益,家长受益,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华路小学、中山路小学

护安保畅中教会学生感恩

中华路小学本部、金都两个校区都处于临街地段,校门口的交通环境复杂。以往每天早上7时30分开始,送学的车辆就在校门口排起100多米的长车队,甚至出现双排、三排违停,家长非要把孩子送进校门才安心。

两校区启动“警校家”护安保畅模式后,“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减少约10分钟。”武昌交通大队的警官和家长志愿者们说,“只要孩子上学,我们就上岗。” 每天早上7时40分到8时10分,都会有交警和家长志愿者、老师,在学校门口疏导交通,护送孩子下车进学校。清晨,一辆辆送孩子上学的私家车在校门口稍做停留,身着黄马甲、头戴红帽子、臂戴袖章的“护畅小分队”家长轻敲车门后,主动打开车门,接车上孩子下来,关门后轻拍车门,示意家长驶离。驾车家长不用熄火停车下车,学校门前的交通秩序就有了很大的好转,接送孩子的车辆即停即走,节约了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时间成本,车辆逆行、违停等交通违法行为也大幅度减少。

“警校家”行动也成为家长、学生、学校共同成长的平台,在武昌区中华路小学和中山路小学,两所学校都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培训。家长志愿者把孩子送进校门后,孩子们都会看着家长的眼睛,报以微笑,并道声“谢谢”,还有的孩子还会主动鞠躬。学生陈文博的妈妈说,“通过这个活动,感受到学校、老师和我们家长成了一个团队,孩子从中感受到关爱,也学会了感恩。”

水果湖二小门口的交警和志愿者正在引导孩子下车


专家点评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陈朋:

共治共管,解决校门口的交通难题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中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群众感受最深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学校门口“堵点”的形成,和其他一些交通枢纽堵点的成因不一样,除了先天道路交通条件的原因,社会和人为因素占很大的比例。

武昌区的“警校家”模式,借助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找准了问题的症结。交管部门转变了角色,不再单纯从交通秩序管理者角度出发,而是把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发动起来,参与其中,把被管理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治堵治乱,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治本”,这也为我们解决城市交通的学校堵点这一普遍性问题,提供了共治共管的新思路,“警校家”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中华路小学金都校区门口的志愿者正在工作中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教授马鹤龄:

呼吁互联网企业,为解决“放学堵”助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市民出行距离不断加大,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的比例不断下降。“上学堵”“放学堵”是交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首先要呼吁家长采用公共交通方式送孩子出行。其次,城市的管理者应该转变思维解决问题。武昌区的“警校家”模式是传统交警护学模式的升级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家长、学生参与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这比单纯的说教见效,反过来也可助推社会文明的进步。

最后,还要呼吁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到解决“放学堵”的问题中来。放学时间有不确定性,很多家长会选择提前到校等候,无法实现“即停即走”。政府可借助互联网企业的力量,考虑研发“车位共享”“人脸识别”、学生端对家长端的智能通知等方式,通过“互联网+”社会服务的方式为解决“放学堵”助力。

新河街小学的志愿者正在参加培训

策划: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交通大队

撰文:高梓健 刘剑峰 张延

(作者:高梓健 刘剑峰 张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