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病房,两位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为5名患儿“讲春光”,先陪孩子们种植多肉植物,再学唱歌《春天在哪里》,最后一起折纸做动物,孩子们玩得很开心。(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王春岚 制作熊丽 审看寇鹏 通讯员李晗)
长江日报4月13日讯 “先在瓷盆里放入专用土,再把多肉植物移栽过去,慢慢加土固定……”4月13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病房,两位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为5名不能出院的治疗期患儿“讲春光”。这是该病房头颈乳腺病区儿童活动室开放两个月以来,首次尝试给孩子们开设专门课堂。
孩子们写下各自心愿。 长江日报记者 苗剑 摄
加加,男孩,4岁;龙龙,男孩,6岁;优优,女孩,6岁半;瑞瑞,女孩,8岁;珂珂,女孩,11岁。年龄、个头参差不齐的5位“学生”,都是脑瘤患儿,做手术后在医院接受放化疗治疗。当天,他们围坐在小桌旁,拿着铲子挖土、种植物,脸上洋溢着笑容。
优优妈妈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孩子今年1月开始生病,在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陈劲草主任手术,此后频繁出入医院,“很久没看到孩子笑得这么开心了”。
优优妈妈摸着自己的光头,说,优优做化疗后严重脱发,只好剃了光头,又怕被小伙伴嘲笑,妈妈一横心也剃了光头陪她。可是住院打针、抽血却无法陪孩子一起,优优进了医院就不开心,只有玩手机、和小朋友到活动室玩的时候,才会稍微高兴点。
医院课堂上,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唱春天的歌。 长江日报记者 苗剑 摄
“如果能定期开小课堂,由志愿者老师带着孩子边玩边学,孩子们住院治疗的时段会更好过,家长也能减轻些焦虑情绪。”优优妈妈说。
当天的志愿者之一、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一学生李禹萌则说:“孩子们比我想象中活泼、乐观得多,来陪他们玩、提供志愿服务,我自己也收获很多,很有成就感。”
医院课堂上,医护志愿者教孩子们学折纸。 长江日报记者 苗剑 摄
该科头颈乳腺病区主任钟亚华介绍,病区日常住院治疗的患儿数量约有12名,做放化疗期间,孩子们免疫功能差,无法外出,只能靠家长陪做游戏、玩手机来打发时间。为此,病区在今年3月“挤”出一间20平方米的活动室,通过医院团委联系了高校和社会慈善机构,设法募集了一批玩具、书籍,几乎每天都有志愿者来陪孩子们学习、玩耍。志愿者进入病区前会进行核酸检测,教具也会进行严格消毒。
医院课堂上,医护志愿者们教孩子们DIY多肉植物。 长江日报记者 苗剑 摄
最近,武汉一直阴雨绵绵,活动室干脆尝试开设病房课堂,请志愿者将春天“搬进”病房,满足孩子们对课堂、对春天的向往。今后,还会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定期开办不同内容的病房课堂,向孩子们传递温暖。(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李晗 摄影记者 苗剑)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