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新征程·金融发展篇】科技金融多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武汉稳居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第一集团

近年来,我市金融业不断发力,在中部地区始终保持了较好的整体发展水平,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等各类金融指标在中部处于领先地位,区域金融中心龙头地位不断加强。多项重要指标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已跻身全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第一集团。

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为974.32亿元,同比增长15.4%,占第三产业比重达15.5%,占地区生产总值8.2%。我市金融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的近一半(46.3%),高于武汉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金融业增加值总量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六,今年将成为我市第六个千亿级产业。武汉地区各类持牌金融机构249家,融资性担保、小额贷款、典当等地方类金融机构超过1500家,外资银行数、法人金融机构数均位居中部第一,入驻武汉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数居全国前列。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0家,涵盖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境外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率60%,数量、直接融资总额等指标位居中部城市第一。新三板挂牌256家,位居全国城市第7位。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企业2889家,融资总金额668.15亿元,在全国首创科技板、青创板、海创板等特色板块。2016年共实现保险保费收入426.13亿元,占全省保费总收入的40.5%,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56.31亿元,同比增长38.81%。

“拼搏赶超”工程有序落实

今年武汉金融业工作亮点纷呈

部分金融业指标拔得“头筹”。今年以来,金融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高于GDP增长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8.3%。截至今年6月末,武汉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790.65亿元,同比增长15.21%,增幅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名第1位;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643.25亿元,同比增长7.21%,增幅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名第4位。截至今年1-6月,全市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143.8%,已超额完成全年拼搏目标,在全市15个主要行业主管部门排名第1位。

法人金融机构设立创同期最好水平。今年6月8日,恒丰银行武汉分行开业,标志着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完成了在武汉的战略布局,武汉作为中部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截至今年上半年,湖北天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武汉东西湖扬子村镇银行、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武汉众邦银行等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相继开业运行,开业数为历史之最。国通信托正式揭牌,本土最大的信托公司控股权重新回归国资,金融业总部聚集效应日趋明显。


金融招商“外资银行江城行”提升城市形象。今年6月,我市邀请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领导,22家外资银行高管来汉参加“江城行”活动。本次活动向全球知名银行展示了武汉在经济金融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水平等领域的积极作为,并将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对我市金融国际化、金融机构集聚产生积极作用,对提升城市形象,引进金融机构和人才,吸引和拉动投资,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投贷联动试点率先取得突破。今年2月,市金融局制定《科技金融改革创新2017年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表》,明确2017年拟重点推进的十项重点工作任务,确定了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3月3日,该局联合湖北银监局印发《关于印发武汉市投贷联动信贷风险专项补偿基金实施细则(实行)的通知》,确定了风险补偿基金的使用原则,制定了风险补偿基金补偿的工作流程。截至目前,我市三家试点银行先后与33家内外部投资公司开展合作,支持科创企业69户,投贷联动贷款余额3.76亿元,对应投资总额23.23亿元。编制《武汉中小微企业信贷指南(2017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科技信贷投放,创新科技信贷产品与服务模式。

保险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今年8月2日,健康保险创新示范区在硚口区挂牌。东湖高新区组建专班,积极申报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江岸区以长江主轴核心片区、长江新城建设为依托,打造优良生态保险示范区。保险资金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增的武汉地铁项目(100亿)、武汉中央商务区项目(40亿)、花山生态新城还建房建设项目(30亿)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支持了我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百名行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取得实效。作为“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项目)”的配套活动,“百名行长联系服务百家企业”活动从3月17日启动至今,已筛选出136家亟需解决各类融资问题的企业,根据企业前期与银行合作情况及企业融资特点,以银行就近服务、就熟服务等原则,一一安排了对口服务的行长,不少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活动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新华网、长江日报、湖北卫视等媒体对13家银行进行了31次宣传报道。

强化人才支撑,创新金融招才引智模式。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今年6月,市金融工作局陪同市委组织部在京拜访了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17家金融机构总部和金融管理部门,商请选派一批优秀金融人才到我市挂职工作,帮助我市推动金融创新。

扩大对外交流,“四城会金融论坛”达成“武汉共识”。今年4月,第二届长江中游城市群金融论坛在武汉举办,论坛主题为“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维护地方金融安全”。论坛上,四城市金融局(办)主要负责人就共同防范、处置区域金融风险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群金融行业沟通对接平台的构建。

处非成效明显,立体宣传入户、入心。通过对一年多以来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的情况分析,我市处非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非法集资态势总体平稳可控。5月12日,省、市两级处非办联合举办了“2017年度湖北省暨武汉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今年,将采取“处非宣传文艺轻骑兵”的形式,在全市各区送戏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以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更接地气地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工作,让防范非法集资意识在群众中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新千亿”产业铸就中部金融中心

市政府副秘书长方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十二五”时期武汉金融业发展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践行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已成为我市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的核心产业。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为我市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国唯一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获批,为我市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工作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三化大武汉”建设,贯彻落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一城一轴一心”发展规划、新民营经济等重点工作,不断深化创新开放,呈现总量不断增加、实力明显增强、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局面,各项指标数据和创新举措在中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金融总量持续攀升,2017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将首次超过10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将超过250家。武汉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和贷款的余额双双突破2.3万亿元,其中贷款余额增幅已连续8个月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名第1位,直接融资4年突破1000亿元;金融机构聚集强度不减,武汉众邦银行、东西湖扬子村镇银行、湖北天乾资产管理公司、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相继开业运行,开业数为同期历史之最。恒丰银行武汉分行的开业,标志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完成了在汉的战略布局;多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东湖开发区、汉口银行率先获批全国首批投贷联动试点园区、试点银行,武汉股权交易中心在全国首创“科技板”“青创板”“海创板”等特色板块,在全国率先发布“科技金融指数”;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活动有声有色,“四城会金融论坛”达成“武汉共识”,“外资银行江城行”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百名行长联系服务百家企业”有针对性服务重点企业,年内还将举办创投大佬沙龙、武汉金博会等系列活动。

当前,武汉正成为各类金融业态投资兴业的洼地和聚集地,金融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将紧紧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确立建设中部金融中心奋斗目标,将金融业上升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打造成全市的核心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对标全国性金融中心,通过“理机制、抓创新、促发展、控风险”,采取超常规措施,多管齐下,使我市金融业实现超越式发展。到2020年,争取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8%,将初步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中部金融中心、全国性科技金融中心,实现大武汉的金融复兴。


五年数据看发展

金融业增加值2013年600亿元,2017年预计接近1100亿元。

法人金融机构由2013年16家,2017年达到28家。

武汉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从2013年末的14915.69亿元上升到2017年8月的23373.10亿元,增长57%;各项贷款从12803.87亿元上升到2017年8月的23143.77亿元,增长69%。

“新三板”挂牌企业2013年36家,预计2017年突破290家。

全市保费收入2013年底202.23亿元,2017年预计突破500亿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保障资金供给规模

未来金融业持续发力

助力城市发展

下一阶段,武汉金融业将在八项工作上做足文章,继续深化科技金改内涵,不断提高武汉创新型城市发展新动能,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为武汉的复兴新征程提供资本动能。

下半年,武汉市金融局将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瓶颈。为进一步发挥政策驱动的作用,拟提出推进武汉地方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在金融资源整合,法人金融机构培育,地方金融管理边界等方面依靠不断创新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提升武汉金融核心竞争力。开展市管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强化市管金融企业负责人责任,促进市属金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推动科技金改创新。以科技金融促进武汉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进一步争取金融监管部门简政放权,积极引导暂未纳入本批试点的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做大投贷联动业务规模。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拟出台金融招商政策升级版,坚持不懈地招大引强,尤其是引进投资大、市场前景大、带动力强的金融项目。加快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汉设立总部及区域总部,积极支持武汉金控集团建设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团的布局。优化“以资引资”市场环境,重点支持各类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发展。

进一步保障资金供给规模。进一步巩固传统融资方式,拓宽新的融资渠道,重点保障亮点区块规划建设、长江主轴、长江新区、长江新城、“四水”共治等重大项目融资。改善民营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打造新民营经济成长高地和集聚地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国开行湖北省分行制定的《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融资规划》,创新绿色发展项目的融资方式。

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制定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实施细则,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引导一批具有潜力的企业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保持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方阵。拟出台《关于推动武汉创业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业投资基金链条。与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创投大佬沙龙活动,为武汉创业投资产业发展融资融智。

进一步加强保险示范区建设。推进“一区一品”工作,促进武汉市各城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保险领域。创新保险机制和服务方式,助力武汉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先开展创新业务试点,不断完善保险市场体系,真正将武汉保险示范区建设从我市重点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中部保险中心”。

进一步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依托市招才局、“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金融高管挂职等市级平台实施金融人才工程,新引进和培育一批金融领军人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打造中部金融人才高地。

进一步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重点关注我市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等累积风险。持续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深度排查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排查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非法集资的监测预警,坚决采取“堵、查、处(关)”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置。

文/陈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