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18年极少踏进幼儿园,“敬礼爷爷”说人情不能逾越规定

李国发在回忆军旅生涯。记者彭年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3日讯(记者邓小龙)从2000年退休至今,李国发将每天向孩子们敬礼的传统延续了18年。但少有人注意到,即便每天至少要在门口站一个小时,但李国发很少踏进幼儿园一步。他说:“非工作人员和学生不得随意进入,这是校园管理的基本规定,我要带头遵守。”

10多年来坚持每天站在园门口,李国发遇到的雨雪天气不在少数。这时,他会一手撑伞一手敬礼。经常有家长开车送孩子前来,却忘记带伞,李国发会撑伞走到车门边,将孩子送到值班室的屋檐下,再回到敬礼的位置。李国发觉得,既然已经退休,他就不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如果因为是熟人而继续随意进出,那就是“人情逾越了规定”,“‘规则意识’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杜绝这样的行为。”

如今省军区幼儿园的不少教师、干部,都曾与李国发共事,他和门口值班的保安之间也非常熟悉。但18多年来,他真正走进幼儿园的次数不到5次,每次进入也都是按照流程先和园方联系,说明事由,然后再进去。“我大可以直接进去,肯定没人不同意,但他们放我进去就是违规。”

专访:部队的教育和培养让我的一生发生转变

“部队经历告诉我,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奉献精神重在无私。”6月3日下午,李国发在家里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本是一名普通农家子弟,是部队的教育和培养让我的一生发生转变。我所坚持的,就是把这份感恩之情回报到一代代孩子身上。”

13岁时,边干农活边识好字

3日中午1:30左右,李国发坐在餐桌前,在信纸上随手写着自编的顺口溜。见记者到来,他首先起身敬礼,然后将纸笔收起,整齐地放在背后的墙柜上,开始了交谈。

李国发告诉记者,他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是家中长子,还有两个弟弟。新中国成立前,一家五口人全靠不足3亩地的产出。李国发和父亲在地主家做长工,一直没有机会上学。

李国发回忆,13岁时,“有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这句口号对他影响很大。他开始借着在地里干活的机会识字,手头没有纸笔,他就将学到的字刻在锄头的木柄上,最多时一天学会了8个汉字。

简单的识字没有满足李国发的愿望。打下一定基础后,他开始想办法找些书来读,希望能够自学更多知识。直到15岁时,李国发参加县里小学的入学考试。按照成绩,被分到二年级学习,并连续上完了二年级、三年级。上完三年级后,他回到村里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

直到1958年7月,县里组织民兵基干连,李国发成为一排一班班长,驻进了离家约40公里的山村里。他们每天上午进行民兵训练,下午帮着村民们做农活。

在部队,别人看电影他自己“补课”

“已经满头白发,却始终站得笔直,一眼就能看出是名军人。”这是亲眼见过李国发在园门口敬礼的网友给出的评价。而在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李国发也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坐姿,始终不曾靠在椅背上。

对于李国发而言,人生的转折出现在1958年底。他告诉记者,当时的武汉军区独立通讯营前往固始县征兵,怀着“服务人民、保卫祖国”的信念,他当即报了名,并于1959年1月正式入伍,成为无线电连的一名报务员。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会认几个字根本当不了报务员。”李国发说,刚入伍时,部队对他们这批新兵进行了三个月的培训,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物理等科目。期间,李国发自觉“基础比别人差”,其他战友在培训之余看公映的电影时间,也被他用来给自己“补课”:“我13岁才识字,培训时却要学26个英文字母,不多花点时间肯定不行。”培训结束时,李国发顺利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报务员。

1964年,李国发还当过电报站收发室主任,主要任务就是处理本单位与其他单位间的往来电报管理和中转。当时收发室里有两位战友的学历分别是本科和高中,都比李国发的“初中水平”高出不少。他提出了自己的顾虑,但指导员却很肯定地对他说:“知识学历固然重要,但你做事认真、踏实、肯坚持的这股劲更重要。”

现在,常梦见自己还在幼儿园工作

“我是1982年10月19号上午去报的到。”问及他到省军区幼儿园当书记的准确日期,李国发没花什么时间思考,几乎是脱口而出。尽管退休已经18年,但他至今仍常常梦到自己还在幼儿园工作。

1982年10月,部队要选派一名干部到省军区幼儿园当书记,李国发还记得,当时提出的标准有三条:思想好,爱孩子;作风好,守纪律;工作好,能吃苦。政委当即想到了李国发,通知他“尽快去报道”。接到任务的李国发当天晚上做了些准备,第二天一早就穿着军装报到去了。

在李国发记忆中,省军区幼儿园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条件艰苦”:教学楼等基础设施陈旧,院墙也有些残破。这让他对孩子们的安全感到担忧,也让他心里“要干就干好”的劲头再次升起。

“你们只用安心搞好教学,其他事情我来处理。”他对当时的园长作出承诺,并很快开始找相关部门说明情况、申请资金,希望尽快改变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周末、节假日甚至假期都在整理材料。在李国发的努力下,省军区幼儿园的老旧教学楼1983年开始改造,围墙也翻修一新,不到一年时间规模就扩大到9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也增加到300多人。

此后的近20年里,李国发一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学生”身上,饭菜是否合学生口味,午休条件是否舒适,乃至学生上厕所是否安全、方便,都是他考虑最多的问题。到2000年李国发退休时,整个幼儿园已经从里到外变了个样。他看着焕然一新的园区想着:“虽说人离开了幼儿园,但恐怕我的牵挂再也离不开这里了。”

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李国发决定将向孩子们敬礼的传统保持下去。他说:“部队的教育成就了我,所以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让无私奉献的品格,在一代代孩子身上延续下去。”

网友点赞:爷爷“敬出了军人的精气神”

近日,长江日报对武汉“敬礼爷爷”进行连续报道,挖掘出了一位平凡退伍军人背后的坚守与奉献。李国发老人的故事感动江城无数读者,网友们对这位爷爷的关注热度不减。有网友表示,李爷爷敬出了军人的精气神,是军人奉献精神的最佳写照。

网友“橙子”说,敬礼爷爷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外公。“我的外公参加过抗美援朝,跟晚辈打招呼的方式就是敬礼,而我们孙子外孙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他教会如何敬礼。所以我很能理解这位老人的行为,敬礼里包含着这位老军人的精神和风骨。”

网友“开心是福”:担当精神是军人不灭的信念!

网友“风”:老人以前是军人,军人的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通过一个个军礼传递给了孩子们,这就是滴水穿石的力量,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老爷爷一样,用一己之力为社会贡献力量。

网友张涛:这位爷爷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是军人奉献精神的最佳写照。

网友“曼曼”:值得让人尊敬的老人,值得让人尊敬的老兵!看了视频内心很感动,他无形中教会了孩子坚持与尊敬。

网友“简单单一”:老一辈军人精神长存,让这个社会有了精气神。(记者陈晓彤)

【编辑:朱艳琳】


(作者:邓小龙 陈晓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