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江夏这个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王刚 通讯员张银华 梁天福)“有好政策,有扶贫干部们的关心、帮助,我们的生活真的是越过越好……”10月11日,江夏区山坡街道绿化村35岁的贫困户韩涛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绿化村属于保福革命苏区,是我市2015年确定的271个贫困村之一。2015年10月,市政协办公厅、武汉地铁集团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开始精准扶贫。1年多时间里,用“绣花的功夫”精准施策出实招,该村在去年正式实现脱贫出列,包括韩涛家在内的全村42个贫困户共计8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

这个村主要靠产业脱贫。去年10月,绿化村精准扶贫产业项目——107亩的综合种养基地正式投产。基地流转村民的抛荒田地,建造了鸡舍、鱼塘、水泥道路等,并出租给回乡能人从事蛋鸡、小龙虾、苗木等产业。去年起到2021年,基地每年至少可为村集体增收9万元。


5万元免息贷款就像及时雨

“这笔免息的2年期5万元贷款,就像及时雨一样,给了我极大的生活信心”,韩涛对记者说。

韩涛和妻子身体都不太好,此前为治病欠下3万多元外债,2015年10月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在扶贫干部、村干部等帮助下,2015年12月底,他和妻子在当地的福民街上接手一间30余平方米的副食店。房租一年6000余元、约7万元的存货货款等都是找亲戚借的。

因流动资金缺乏,副食店起初货源偏少生意清淡。去年9月,扶贫干部为他申请到专门针对精准扶贫对象的5万元免息贷款。韩涛给副食店进了不少新货,并花费3万元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用来进货。为增加家庭收入,他和妻子还在副食店门口摆起菜摊卖菜。韩涛清晨四五时出门,开着面包车前往40余公里外的白沙洲蔬菜批发大市场贩菜回来。

诚信经营加上勤扒苦作,韩涛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去年家庭纯收入有5万余元。今年4月,韩涛花3万元又买回一辆农用翻斗车,空闲时就在山坡街道周边帮人拖石料、运水泥等跑运输。


扶贫干部自掏腰包万元帮困

11日,看到扶贫干部朝自家屋方向走来,38岁的贫困户陈顺枝,主动地跑上前,热情地打招呼。

陈顺枝丈夫2009年因车祸去世,去年10月,她因肠梗阻动手术住院1个多月,结对帮扶的市政协一名干部,自掏腰包资助她5000元。享受到江夏区精准扶贫医疗优惠政策,陈顺枝7000余元的医药费报销了95%。

“大家真的都是在关心我家,帮助我家!”陈顺枝说,为支持她家脱贫,去年以来,扶贫干部们多次帮她家销售土鸡蛋。去年和今年的春节,扶贫干部都上门送来慰问金,以及大米、食用油等物资。

目前,陈顺枝家的低保金也从之前每月的630元上涨到966元。“今年9月开学前夕,结对帮扶的那位市政协干部再次自掏腰包,为我儿子上学送来5300元的资助金。”

(作者:长江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