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边以南约20公里的干丹省达克茂市,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这是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杆性工程,完工后将成为柬埔寨通向世界的门户机场,也是该国首座全球最高等级的4F级机场。
在新金边国际机场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上,爱情也悄然而至。中国工程师刘晓仙和柬埔寨“95后”女孩曼玉良在新金边国际机场建设中相遇,因一首中国歌曲结缘,从同事成为恋人,并步入婚姻殿堂。
6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部见到这对小夫妻。曼玉良告诉记者:“‘一带一路’让我收获了事业和爱情。如果没有学中文,我应该不会进入这个项目;如果没有这首中文歌,我可能遇不到我先生。‘一带一路’带来了更多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刘晓仙说:“今年9月,我们的宝宝就要诞生了。未来,我们一家会朝着美好生活,一起前行。”
他被一首中文歌《发如雪》震住了
中柬夫妻刘晓仙(左)和曼玉良。长江日报记者肖僖 摄
柬埔寨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由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承建,2020年开工。这个项目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成后占地面积2600公顷,能有效缓解柬埔寨机场的运营压力,对吸引国际游客也将起到推动作用。目前,项目施工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中国工程师刘晓仙和柬埔寨女孩曼玉良都是该项目的员工。刘晓仙从事土建设计工作,曼玉良是项目安装材料员。2021年,在一次项目联欢会上,刘晓仙注意到了曼玉良。刘晓仙告诉记者:“我2020年8月来到这个项目。2021年初,正值该项目航站楼施工的关键时期,为了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项目部特地组织联欢会。就是那次联欢会上,我注意到了小曼。”当时,曼玉良登台献唱,一首中文歌《发如雪》把刘晓仙震住了:“我没想到她会唱中文歌,还唱得这么好听。这首歌旋律优美,曾非常流行,也是我的青春记忆。歌词‘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很有画面感,打动了我的心。”刘晓仙说,舞台上小曼落落大方,歌声温柔,当时自己心里就“咯噔”了一下,缘分就这样来得猝不及防。
项目建设中,工作节奏非常快,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刘晓仙负责现场图纸设计深化工作,曼玉良因为中文和英文语言功底不错,为人热情,不少需要来回沟通的事渐渐都交给她。在房屋维修、物资采购、活动组织等多个场合,都能见到她忙前忙后的身影。她成了项目部的“小管家”。
联欢会后,刘晓仙时常向小曼请教英语和柬语语法,一来二去,两人日渐熟络。刘晓仙告诉记者,大家都住在项目宿舍中,每晚下班后,他会准备些小零食等着小曼来给他补习英文和柬文。
在曼玉良眼里,刘晓仙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很健谈、很阳光,“我们很聊得来。”她说,“他会跟我分享他在中国的生活故事,我也跟他讲讲柬埔寨的送水节等传统节日,他对我很耐心、体贴。”就这样,一对年轻人越来越亲密,心也逐渐融合在一起。
因为对未来有共同的憧憬,对中国和柬埔寨两国文化有同样的热爱,两人终于走到一起。2022年10月22日,刘晓仙和曼玉良在柬埔寨正式办理结婚登记。过完柬埔寨新年后,2023年4月16日两人一起来到中国河北邯郸,在刘晓仙的老家补办了一场中式婚礼。在邯郸,曼玉良亲手做了道自学的中国菜,让婆婆赞不绝口。今年底,他们将搬进金边的新房子,目前在做各种准备,等待着中柬宝宝的诞生。
她通晓三国语言成天然沟通纽带
中柬夫妻刘晓仙(左)和曼玉良。长江日报记者肖僖 摄
6月15日,中建三局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总监姚德舜向记者介绍:“为了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培养本土人才,我们雇佣的属地员工比例比较高,为40%左右。有些项目可能比例更高。”他说:“中国企业深入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大改善了沿线国家民众的生活。”
2021年,曼玉良通过资质考核,进入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工作。她介绍,现在她每月薪资为1000美元左右,逢节假日公司还会发放一些福利。“因为学习了中文,我才能找到这份工作。从小我就喜欢看中国电视剧,听中文歌。柬埔寨有很多中国的项目,还有很多中国人在这儿创业。学好中文,求职时可以为自己加分。”曼玉良说。
曼玉良告诉记者,在家中她是老大。她有一个妹妹在读大学,一个弟弟在读小学。
2015年,上高中时期,曼玉良就开始在补习班学习中文。她从小对语言比较敏感,学起来相对较快。“一开始学拼音和口语,我还比较顺利。到了要写字的时候,就觉得太难了,每天都要对着字帖模仿很多遍。”她说,在她周围,近一半的年轻人都在通过补习班或者夜校学习中文,不仅因为掌握中文能够更好地找到工作,也被中文中蕴含的美所打动。“我的柬埔寨原名叫Veng Chan Sopheakdey。中文名字‘曼玉良’是我的中文老师帮起的,他觉得这三个字很符合我的气质。后来我自己查字典,也慢慢领悟到这三个字背后的寓意,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温婉、美丽、善良的人。”她说。
作为柬埔寨目前规模最大的机场项目,高峰时,新金边国际机场有中外3000名建设者共同奋战。精通中文、英文和柬埔寨三国语言的曼玉良,成为公司里天然的沟通“纽带”,同事们对她的评价很高。同事王一帆说:“曼玉良很勤奋也很开朗,与中国员工和属地员工都能打成一片。”
曼玉良说,她的家就在项目所在地达克茂市。看到项目开工后稳步推进,宏伟的航站楼主体从一片荒地拔地而起,看到周边在一天一天地变好,她发自内心地感到感激和骄傲。“近几年从金边到达克茂的路宽了,车多了,人也多了,越来越繁华。特别是很多年轻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曼玉良说。
据了解,新金边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后,每年客流量将达到3000万人次。曼玉良说,参加工作以来,她亲眼见证了中柬合作给身边环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我不仅在中国公司学到了安身立命的本领,也收获了幸福的家庭。以前这里都是农林、田野或者荒地,现在慢慢变成了一个城市。”她告诉记者,她相信这个国际新机场建成后,会有更多国家的人来柬埔寨旅游或做生意,她相信明天会越来越好。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徐佳 通讯员姚志鹏 金边报道)
【编辑:张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