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4日讯 “高中三次获得中南大励志奖学金,我很珍惜这份关爱。”9月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新首日,来自云南省盐津县的女生邵海娇在姐姐的陪同下来校报到。
邵海娇在中南大迎新点。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摄
从盐津一中毕业的邵海娇是一名理科生。高考成绩出来后,她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很多亲友不解,理科生为何坚持学法学专业?邵海娇解释,小时候喜欢看法治类电视,如《道德与法治》《今日说法》等栏目,从法律故事中了解到了很多法律知识,觉得法律能带来公平,可以维护公平正义,那时她就埋下了学习法律的种子。
2005年出生的邵海娇家乡盐津县豆沙镇石门村,是云南连通四川古道上的咽喉。“不到石门非好汉,英雄要过豆沙关。”当地流传着的一句话,展示了豆沙关的险要地势。邵海娇家住在山脚下,两亩玉米地和两头猪是家里收入主要来源。
从小学开始,邵海娇便帮助父母干农活,种玉米、养猪、做饭,样样都能干。邵海娇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主要靠哥哥在昆明从事建筑业挣的钱。在姐姐邵海琴眼中,妹妹聪明懂事,干农活养猪都是一把好手。从高一开始,邵海娇经常排在年级前十名,先后三次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励志奖学金”。该奖学金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面向盐津高中学生设立的奖学金,这让邵海娇对中南大有了全新的了解。邵海娇告诉记者,在中南大的帮助下,她曾经就读的豆沙小学、豆沙中学变化也很大,校门口的破损路也变成了柏油路,路两边都是绿树。
“我的第一志愿便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专业就是法学。”邵海娇被理想的高校如愿录取,非常开心。她说,虽然自己是理科生,但文科成绩也不错。从理科转向文科有一定跨度,但自己也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相信能够学好法学专业。
邵海娇对未来充满自信。
据悉,中南大在教育部部署下,定点帮扶盐津县教育事业发展。2020—2022年,该校先后安排专项帮扶资金570余万元用于盐津县8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今年,盐津县共有3名学生来中南大求学。
(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卓张鹏 胡兰)
【编辑:金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