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之际,北海道钏路市阿寒湖旁,都会有人前来捕获一种中国人很熟悉的水产——小龙虾。但是他们并非为了一尝美味,而是通过“人道毁灭”:直接踩碎,当成肥料,来严密控制这种外来物种的扩张,防止破坏湖水生态。
自1930年随着美国商船进入日本境内以来,除了在中国是被吃得必须靠人工养殖,小龙虾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因繁衍速度惊人,成为了当地外来物种祸害的典型代表。
“外来”到底来自哪里呢?我国知名龙虾化石研究专家、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沈炎彬认为,判断某种生物起源,应依据对该物种的古生物化石研究。
来这里看小龙虾的祖先
上世纪20年代,在辽宁西部凌源市出土了1.4~1.24亿年前的奇异环足虾化石。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小龙虾化石——奇异环足虾化石。
在武汉中华奇石馆1楼的展柜里,保存的这种淡水小龙虾化石,它是热河生物群中一类较大型的无脊椎动物,属于螯虾亚目环足虾科古蛄属。
头胸部大,呈圆筒形,额剑发达,颈沟简单。5对步足的前3对有钳,第一对最发达,呈蟹鳌状,左右对称,第四、五对爪状。尾肢呈蝶翅形,外叶宽大。雄性个体第一腹足呈棒状,第二腹足无特化现象。雌性具有腹环沟构造。
长在淡水,而非海水
据沈炎彬透露,在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大量形态各异的龙虾化石——奇异环足虾,年代早、数量多。除此以外,在欧洲、北美等地区也发现了龙虾化石,但数量少、年代晚。
根据对目前已发现化石的研究,沈炎彬认为,龙虾的“祖先”应该在中国东北,也就是奇异环足虾,它原本就生活在淡水中,而不是海水。
适应受污染的水质,更喜欢清洁的水源
小龙虾栖息于温暖的淡水水域,如流速缓慢的河流、沼泽、湖泊、溪流、池塘和稻田等,并且对环境的容忍性强,因此网络疯狂谣传此物种喜欢在高污染性的水域下存活,以及最喜欢吃腐烂的动植物尸体。
实际上,小龙虾的确能忍受污染的水质并且可以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但这并不是它们想要的生活,它们更倾向于选择新鲜的食物,更喜欢清洁的水源。
小龙虾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吗?
小龙虾的入侵会对生态带来影响。小龙虾在一个水域的出现,对同一水域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会造成很大的威胁,还直接危害了人工养殖的水产。
小龙虾还会与当地淡水螯虾物种发生竞争,侵占属于当地淡水螯虾的生存空间,并且打乱原本平衡的食物链,改变生态系统的原貌。它的食性十分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
此外,小龙虾又喜欢钻洞,破坏能力也是十分强大,常会洞穿田埂破坏堤坝,对防汛抗洪会有影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