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摄影师王岳君作品获国博收藏,“湿版摄影”再现戏曲魅力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9日讯(记者周满珍) 160多年前的古法湿版摄影术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联姻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日前,武汉摄影师王岳君的古法湿板摄影系列作品《弄戏》,刚在江苏举办的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上一露面,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便表示要收藏其中五幅。9日,王岳君的这一系列作品在汉口华美达酒店亮相。

摄影家王岳君古法湿版摄影作品鉴会在汉口华美达酒店举办。记者詹松 摄影

2014年,从事摄影绘画三十余年的王岳君开始鼓捣“湿版摄影”这一产生于19世纪的古法摄影技术,其原理是用药水在玻璃上成像,形成一种古典的黑白照片。这两年,为了拍摄《弄戏》系列,他到全国各地寻找不同戏曲门类、剧种和传承人,把影棚、暗房带到演出后台,利用演员上场前或下场后的空隙时间拍摄,使拍摄对象还沉浸在角色的情绪和状态时就进入画面。经由100多年手工打磨的老铜质镜头,今日戏曲人物的精气神,在5-10秒内,慢慢到达涂布火棉胶的底板上,接受碘化银的感光、定影液的化学反应等,定格为永恒的瞬间。

摄影家王岳君古法湿版摄影作品鉴会在汉口华美达酒店举办。记者詹松 摄影

5月25日,《弄戏》系列在江苏沭阳美术馆举办的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上一露面,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便表示要收藏其中五幅。王岳君告诉记者,“拍戏曲类题材的摄影师非常多,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坦言之所以收藏《弄戏》,一是古法摄影技术具有丰富且细腻的影像层次,百年前欧洲贵族留下的影像,历经百年鲜活如初,二是每件作品都是全手工涂抹,仪式感十足,具有唯一性。”

除了用传统摄影术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王岳君下一步创作计划是利用湿板摄影的特性,借助演员表演,创造性重现张之洞在京汉铁路、汉阳铁厂等前的影像,二是和时代共振,拍下“一城百湖”的当代大武汉魅力。

【编辑:叶凤】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