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睡在绿道,还要吃盘藕带!国际摄影大师组团来东湖

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东湖!

6月9日-13日,由《美国国家地理》合作摄影师、荷赛奖终审评委、《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等大师级人物领衔组成超级阵容聚焦东湖,他们将用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镜头语言,告诉全世界——大美东湖在此!

昨天

国际摄影大师来到东湖

将镜头对准我们热爱的这湖、这山、这林

用独特的视角发掘你所不知道的东湖之美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斯塔凡

第一次品尝藕带



斯塔凡·威斯特兰德拍摄正在东湖荷塘里“抽藕带”的村民 记者傅雪婴 摄

他25次访问中国,每次都能收获惊喜;他第二次聚焦武汉,他说武汉很特别!这一次,吸引《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斯塔凡·威斯特兰德来汉的原因是——大美东湖,他说:最打动他的是此次活动的初衷——通过镜头,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斯塔凡·威斯特兰德一手拿摄像镜头,一手拿新鲜出水的藕带 记者傅雪婴 摄

“东湖的每一处都值得我停留,即使倒时差的困顿也阻挡不了东湖野趣带给我的惊喜!”来自瑞典的斯塔凡·威斯特兰德,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欧洲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等众多奖项,曾受邀作为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奖的终审评委、两次担任BBC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评委。如此大咖的背景身份,长江日报记者跟随他一路拍摄,频频遇到惊喜发现。



正在品尝湖北特色名菜——酸辣藕带 见习记者刘帅 摄

正值武汉初夏,东湖随处可见一片片“莲叶何田田”的野趣景象。绿道观光车行至东湖绿道落霞归雁附近,意外遇到一位村民正泡在荷塘里“抽藕带”。威斯特兰德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觉得十分有趣,赶紧下车拍摄。

听说这位摄影大师没有吃过藕带,“藕带大叔”送了一些给大家尝鲜。晚上在酒店品尝了大厨炒了酸辣藕带后,威斯特兰德说:“好酸,味道好特别!”

来自西非加纳的摄影师NaNa在武汉生活4年,喜欢绕着东湖骑行,他向威斯特兰德讲述了很多有趣的东湖故事。俄罗斯新锐摄影师Denis说:“我喜欢拍东湖的游人,而斯塔凡喜欢拍东湖的自然野趣,视角不同,但都展示着东湖的美!”

荷赛奖获得者奥利维耶·库尔曼

我今晚就睡在东湖绿道了



法国摄影师Olivier Culmann在东湖创作 记者贾代腾飞 摄

荷赛奖获得者、法国摄影大师奥利维耶·库尔曼已9次踏访中国,此次因东湖首次来汉。

9日,从听涛景区苍柏园到东湖绿道湖心岛,再到磨山楚天台、东湖绿道郊野道,奥利维耶说:“虽然来到中国有时差,但我一刻都不想耽误亲近这里。”



法国摄影师Olivier Culmann在东湖创作 记者贾代腾飞 摄

漫步在东湖绿道上,奥利维耶的快门按个不停,时而将镜头对准路边长椅上休憩的一家三口,时而聚焦独自望着湖水放空的白领青年,时而与擦身而过的骑行者打招呼,时而又与结伴游玩的武汉阿姨们热情互动。



在湖边跳舞的市民 奥利维耶 摄

“这里聚集了这么多人,发生了各具特色的故事,这种人与生态的关联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奥利维耶打趣地说,“给我一些食物和水,我今晚就睡在东湖绿道了,想要尽情沉醉在这里。”

法国摄影大师阿兰·威洛姆

一草一木都展现东湖别样风采



阿兰·威洛姆在东湖进行摄影创作 记者胡九思 摄

法国摄影大师阿兰·威洛姆昨一行在东湖连续拍摄近9个小时。在他眼中,东湖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这是阿兰·威洛姆第三次来中国,他此前分别到海口和重庆参加过报告会。“今天很开心!”阿兰一直保持着兴奋的拍摄热情。大家乘坐电瓶车游览听涛、磨山、落雁景区,看到有趣的景致,阿兰几乎都是第一个冲下车快速走近,变换角度拍摄。



阿兰·威洛姆在东湖进行摄影创作 记者胡九思 摄

他表示很关注城市生活和自然生态关系的表达。车行至碧潭观鱼景区,看到远处的城市建筑和近处的初夏荷塘相互呼应,阿兰会绕着荷塘走上半圈,从不同角度拍摄游人、城市建筑和生态的画面。“用镜头找寻三者的关系,捕捉画面中正在发生的故事,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行至磨山景区,楚天台的建筑风格和其内展示的楚国文物展品让大家颇感新奇。在汉工作的哥斯达黎加摄影爱好者路易斯问了不少问题。他已来汉9个月,“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我学好汉语的愿望更强烈了”。

国际著名微距摄影师袁明辉

得过世界级大奖的照片很多出自东湖



袁明辉 记者陈亮 摄

来自武汉本土的袁明辉,是国际著名的微距摄影师,擅长运用独特的微距视角,让大家重新认识身边的世界。

9日,摄影大师们兵分五路,在东湖绿道上“行行摄摄”。经过森林道“太渔栖霞”区域,接连转过两条弯道,一条S形道路呈现在眼前。“停一停,这段路很漂亮,我有些好想法。”袁明辉将长焦镜头换成移轴镜头,带着摄影小组下了车。



漫步 袁明辉 摄

这段S形道路,有红色跑步道、绿色草地、黑色自行车道。

袁明辉端着相机,一动不动站立了5分钟,然后检查刚拍下的照片。


为了拍到完美画面,袁明辉在落雁景区拍摄荷花时,趴在地上 记者甘娟 摄

记者凑过去欣赏摄影大作:画面上,直直的道路分界线,变成3条弧线,将横幅画面完美切割成红绿黑3个区域,中间的一根根绿草丝丝分明,袁明辉为作品命名为“绿道三原色”。

袁明辉介绍,他得过世界级大奖的照片很多都出自东湖,“东湖就是我的福地”。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杨磊

东湖风比空调舒服多了



杨磊聚精会神地拍摄桥下飞驰的自行车骑手 见习记者刘帅 摄

当天,4号拍摄组来到东湖绿道二期景点万国风情,当其他人都在聚焦绿道两边紫色梦幻的鼠尾草时,《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杨磊,却对绿道边传出悠扬音乐的“石块”情有独钟。

只见他掏出相机,以极低的视角平视散落在草地里的公共音响。“小巧的造型和精致的设计,让音响和环境融为一体,故意让人忽略它,这很有意思。”他说。

当天,随着摄影师们对东湖的逐渐熟悉和深入了解,又一个特别视角的观景点位产生了。在绿道二期郊野道景点“九峰渔歌”附近,绿道从交叉的武广高铁线和三环线下方穿过。此时,一群自行车骑手飞驰而来,杨磊立即捕捉到骑手们从桥下穿过的灵动瞬间。

当行至湖山道时,绿道两侧广阔的湖面,以及带着水汽的凉爽湖风,让杨磊感叹“东湖风真是比空调舒服太多了!”



记者陈亮 摄

此次“遇见东湖读懂中国——国际摄影大师东湖行”活动,获邀参加的国际级大师包括:《美国国家地理》合作摄影师、荷赛奖终审评委斯塔凡·威斯特兰德,荷赛奖获得者、法国摄影大师奥利维耶·库尔曼,法国摄影大师阿兰·威洛姆,国际“自然专业类摄影赛事大满贯”摄影师袁明辉,《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杨磊。另外,还有中国新闻奖、《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获奖者,以及来自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新快报、重庆日报等国内知名媒体的新锐摄影师共30人来到武汉,捕捉东湖之美。

5天时间,摄影大师团队将分5路深入东湖腹地,拍摄大美东湖的山水人文、花草树木、自然风貌。

一张大片

胜过千言万语

可以瞬间让世界看到大美东湖

拍摄活动还有几天结束

让我们一起期待

摄影大师们的大作吧

作者:记者傅雪婴晋晓慧甘娟钟磬如见习记者刘帅实习生彭海威费然通讯员彭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