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身边的人|杨妈妈去北京开会,让我们感到与十九大更近

今起,长江日报推出“党代表身边的人”栏目,长江日报记者来到部分武汉地区党代表工作的地方,和党员群众一起共度十九大时光,感受他们对大会的关注以及美好未来的期盼。

武汉市第一聋校师生通过电视观看十九大开幕会,教师用手语为学生翻译 彭年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曹斌)“我绣的丝巾!杨妈妈戴着我绣的丝巾!”19日上午8时40分,武汉市第一聋校的部分师生在会议室观看十九大电视节目,当杨小玲出现在“党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时,现场沸腾了,学生们激动地摇动小国旗,开心地和杨妈妈“打招呼”。

电视上的杨小玲一袭黑衣,戴着的蓝色丝巾格外鲜艳醒目。在答记者问中,她特意向中外记者介绍了这条丝巾的来历——是自己学校一位聋哑学生亲手做的汉绣礼物。“没想到杨妈妈真的戴了,我太感动了,心里很温暖。”聋校初三学生陈灏文用手语告诉记者。

今年,武汉市第一聋校副校长杨小玲、孩子们的“杨妈妈”当选为十九大代表,赴北京参会,这让全校师生对这次大会多了一份亲近感。“杨小玲当选十九大代表,是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肯定,我们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特别受鼓舞。听了习总书记的报告,我为祖国感到自豪,也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憧憬。”聋校教师杨茜抑制不住激动地对记者说,“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到办好特殊教育,让我们都很感动,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

杨茜介绍,学校开设了非遗课程,同学们早在一周前就开始准备作品,为十九大献上自己的心意。

开幕会当天,武汉市第一聋校50多位学生代表和老师们早早来到会议室,聚精会神地观看。

在总书记作报告的过程中,学校专门安排了老师用手语和学生沟通,为学生讲解报告内容。但是,电视直播画面的一角,本来就站着一位手语翻译,为什么学校还要另设手语老师?学校负责人介绍,不同地方的手语会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电视上的手语翻译是最正规的一种,但和同学们平时习惯使用的手语有一些不同。报告中较为复杂的词,学生看不太懂时,就需要手语老师翻译得更通俗,帮助他们更好地读懂十九大。

3个多小时的报告,师生们始终全神贯注。“我的杨妈妈也去北京开会了,让我们感到与十九大更近。听着我们国家在过去的成就,我心里很骄傲。”聋校初三学生甘宏安用手语向记者表示,他特地用自己擅长的叶画为十九大制作了一份礼物——在叶片上画了一面党旗。其他同学也都创作了剪纸、汉绣、书法等主题作品,为十九大献礼。

杨小玲的丈夫、同为聋校教师的陈双鸿更是感触颇多。他在18日晚与杨小玲通了电话,听她聊了参会感受。陈双鸿说,为聋哑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是全校教师都在坚持的信念和奋斗的目标。正如杨小玲在答记者问时所说的,下一步将努力办好特殊孩子的融合教育和职业教育,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帮他们实现人生梦想。

【编辑:祝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