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翻译成越南语,出版后在越南成抢手货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5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卓张鹏)1260条,10多万字,来汉留学的越南女孩黎氏庆泠干了一件大事,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翻译成越南语,出版后在越南成抢手货。10月25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博士生黎氏庆泠向记者展示了她翻译的成果。她说,今年年底前,她翻译的《中国民法典》将在越南第二次印刷1000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越南留学生黎氏庆泠手捧她翻译的《中国民法典》。  记者杨佳峰  摄

黎氏庆泠来自越南南方省份,出身于医学世家,从小喜欢中华文化,学习了两年汉语。本科毕业后,黎氏庆泠留学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一边攻读硕士学位一边学习汉语。见到记者,黎氏庆泠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脱口而出,还略带武汉口音。“因为热爱中国文化,我的汉语水平进步很快。”在读研的两年里,她走遍了武汉大街小巷,还到北京、长沙等地游历。

2020年7月,黎氏庆泠硕士毕业后在越南顺化大学法学院当讲师,同时继续攻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越南河内国立大学法学院陈坚副教授希望黎氏庆泠能用越南语翻译中国的民法典,因为黎氏庆泠既懂法律,汉语又好,而在越南通晓中文的法学研究者并不多。

当年9月,接受委托后的黎氏庆泠开始通读民法典,她借助汉越词典,逐个法律词条翻译。她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每天必须完成15个法律词条的翻译。3个月下来,1260个法律词条翻译完毕。接下来,她花半年时间对翻译的词条逐一校对。

“翻译最大的难处在于找到越南语中最合适的词汇,需要认真推敲。”黎氏庆泠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如‘人格权’翻译成英语是person personality rights,如果越南人看英语版的中国民法典,会把它理解成‘人身权’。因为在越南法律里,我们把person personality rights翻译成‘人身权’,但是中国民法典除了人格权,也有人身权。中国‘人身权’的英语是person personal rights,和‘人格权’不同,所以我们就用保留人格权的越南语拼音,是nhan(人)cach(格)quyen(权),然后附录解释中国法律中的‘人格权’是什么意思,中国的‘人身权’和越南的‘人身权’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配偶”,在中国民法典中,“配偶”本来是用来指“夫”和“妻”都可以,但是在越南语没有“配偶”这个词汇,只能找到越南法律中相应含义的术语替代。

经过审校,2021年11月,黎氏庆泠翻译的《中国民法典》在越南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首次印刷500册,短时间内销售一空。

“黎氏庆泠翻译的《中国民法典》不仅有学术价值,更有文化价值。”越南河内国立大学副教授陈坚在视频连线采访中告诉记者,越南读者对黎氏庆泠的翻译评价很好,只有少数的术语还不够准确。这部民法典译本不仅对越南立法有借鉴意义,还对来往中国的越南人有帮助,尤其是在中国学习、工作的越南人,特别是生意人,都可以用得到这部《中国民法典》。

陈坚透露,在黎氏庆泠翻译之前,越南也有民间团体筹备翻译民法典。据他了解,当黎氏庆泠的译本出版后,该筹备工作不得不停下来。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