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放弃!59岁阿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医护团队全力抢救夺回一命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8日讯  “感谢你们!没想到还能救回我的生命!”11月8日早上8时许,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神经外科晨交班会被突如其来的“感激话语”打断……家住江夏区的59岁的陈阿姨在家属的陪同下,带着一面锦旗重返医院,向给予她新生的医护表达感激之情。

患者深度昏迷,检查中突发心跳骤停

“确实称得上是惊心动魄。”据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神经外科李国权医生回忆,9月28日12时许,陈阿姨因突发剧烈头痛而昏倒在地,被邻居发现送至医院时已呈深昏迷状态,心跳、呼吸均微弱。

“经急会诊,初步诊断为颅内出血。急查颅脑CT检查,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并双侧瞳孔散大。”病情急剧恶化,让参与会诊的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胡涛有些措手不及,立即予以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抢救。

“有心跳了,但无自主呼吸,需辅助球囊持续正压通气。”众人惊魂未定,但陈阿姨病情刻不容缓。在该院神经外科、急诊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密切配合下,迅速为陈阿姨完成了颅脑CT平扫检查,CT提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陈阿姨目前的状况极大可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

“考虑到病情太过严重,不宜做进一步的脑血管方面的检查。”该院神经外科主任林勇迅速组织该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暂将陈阿姨收入重症医学科(ICU)病房,全力救治,给予脱水、解痉等积极治疗。

“因为抢救措施得当,患者意识恢复,给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机会。”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28日17时许,陈阿姨出现微弱的自主呼吸,左侧上肢也有了轻微动作。该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骆德强从这些细微的反应中看到了一线希望,于是第一时间与神经外科林勇主任商议决定——为陈阿姨做脑血管造影(CTA),CTA显示“左侧推动脉V4段动脉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明确病因,为后续手术治疗赢得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多学科协作成功“拆弹”

“动脉瘤破裂是脑出血的一种,它会突然发生,短时间内极容易多次出血。首次出血死亡率30%,二次出血死亡率60%,三次出血几乎100%死亡。”据神经外科主任林勇介绍,如果不及时解除陈阿姨颅内这颗不定时炸弹,短期内再次破裂的概率仍很高,首先考虑行介入栓塞治疗,避免再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林勇主任无暇晚饭,迅速组织多学科,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与陈阿姨家属充分沟通后,于当日19时许,针对陈阿姨脑动脉瘤的“拆弹行动”开始。

在该院重症医学科团队、麻醉科团队及介入诊疗中心团队的密切配合和监护下,神经外科林勇团队历时2小时,为陈阿姨成功实施行经导管颅内动脉瘤[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术后,再次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见远端分支显影良好,也预示着“炸弹”危险被成功解除。

患者手术后,医生查房。

死里逃生,送锦旗致谢“救命恩人”

“生门”考验还在继续。9月29日上午,陈阿姨醒来后,能够自主呼吸,但觉四肢无力,抬不起双手、双腿。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会引发损伤脑组织,导致脑功能障碍、致残等严重后果,需要尽早排出积聚在患者蛛网膜下腔的血液!”经该院专家团队再次会诊,决定为陈阿姨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此术创伤小、引流效果确切。

随着连续4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引流,陈阿姨越来越清醒,脑部供血得到了保证,能与医务人员进行准确的语言交流。

在该院康复医学科进行近1个月的肢体恢复锻炼后,陈阿姨上肢肌力已完全正常,下肢肌力也逐渐好转,接近完全康复,几乎没有留下后遗症。

“三次多学科会诊,两次手术方案制定,数次极端危急时刻,确实惊险!”回想起救治过程中一幕幕,该院神经外科主任林勇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定当全力以赴。”

在神经外科的晨交班会上,医护们看到陈阿姨恢复如初,都替她感到高兴,病区响起久久的掌声。

患者和家属送锦旗表感谢。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陈林 熊帆 黎尚赟)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