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3日讯 11月13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院长田洪涛,在该院儿科党政联片点调研会上指出,为了积极应对近期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候诊时间延长、住院患者增多等情况,医院启动多项新举措、新动作,让患儿就医全流程更加顺畅、便捷。
轻症患儿在儿科门诊治疗。
增岗,最迟1小时出具支原体检验报告
“最迟一个小时,出具支原体检验报告。”该院检验科主任向长港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为了应对近期支原体感染患儿增多情况,检验科抽调业务熟练的年轻同志组建“突击”专班、设置专岗,全面接手、负责儿科送检标本,在精准出具检验报告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患儿候诊时间。
“专门开通儿科检查CT室,专人阅片、复核,力争门诊儿科取报告时间为检查结束后1小时左右。”为了解决儿科门诊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该院放射科付侠主任带领团队不断“内挖潜能”,缩短患儿候诊时间。
“目前,儿科门诊诊室已从原来的2间增开至4间,住院部高年资医生每天查完房就会‘充实’到门诊‘前线’。”儿科主任陈作武就是这支“机动部队”的一员。每当门诊患儿看不过来时,都会有休息中的同事赶过来,主动充当“最佳第四人”。除此之外,儿科门诊还有志愿者服务岗、支助服务岗、安保、保洁常驻岗等。
住院部,护理人员巡视查房顺便“辅导”患儿学习。
提速,弹性排班有效缩短平均候诊时间
“时间都去哪了?”该院门诊部主任吴下里给出了答案,正常情况下初诊患儿完成挂号、检查、看结果、接受治疗,平均两小时左右;如遇到就诊高峰时段(10:00—13:00,18:00—22:00),候诊时间会因为排队人数较多而延长;因病情需要,加做肺部拍片或CT,时间会进一步延长。
“现在好多了!基本上没排什么队,很快就看完了。”10日下午,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儿科输液室,因支原体感染,刚完成输液治疗的患儿家属陈女士向长江日报记者分享了就诊“小技巧”:先在手机上预约当天儿科门诊下午的普通号,再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自助开单检查申请流感和支原体检查;到医院时,差不多是下午4时,候诊的人不多,赶紧去检验科抽血检查;等到检验结果出来,很快就能轮到自己女儿;这时,进诊室,扫码录入信息、查看检验报告、开出治疗处方,完成病历打印“一气呵成”……
据吴下里主任介绍,为了尽量缩减患儿候诊时间,医院儿科实行“弹性排班”,每天开设4个诊室、实行24小时接诊,实时、动态调整接诊医生及号源。如遇急危重症等特殊情况,实行先诊疗、后补办手续的“绿色通道”流程。同时,吴下里呼吁,广大患儿家属尽量按需选择错峰就诊,为患儿创造更加舒适就医环境,也为医生争取些许休整时间。
扩容,增加床位按需精准收治
“开病区是为了更好收治患儿,解决住院排队情况。”据该院儿科主任陈作武介绍,今年8月15日,医院儿科在原有1个病区和1个新生儿病区的基础上开辟了住院二病区。
“随着季节变化,患儿就诊也随之有所增加。”陈作武主任补充道,当前两个病区可扩增床位至111张。如果后续持续降温,不排除开辟第三病区的可能。
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秩序井然。
参与,高年资医生到最忙科室去“帮忙”
“10月份以来,儿科门诊量在日均450人次左右,高峰时段近500人次。”据陈作武主任介绍,医院儿科拥有全院几乎最强医生“配置”,医师共19人。
“门诊倒班医师还需要到住院部查房,参与急危重症患儿救治;而轮休住院医生会主动参与午间或夜间门诊。”在现有人力资源下,实行儿科门诊和住院部两套倒班,19名医生轮番上岗,差不多可以“天天见”。
“将最大的资源、最多的温暖、最优的举措倾注到最需要的科室。”该院党委书记韩军告诉记者,要从全院调配人力资源,号召全院高年资医生“转”起来,到最忙的科室当“实习生”“助手”;鼓励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党员骨干支援;抽调临床护理专业“熟手”“能手”“巧手”帮把手。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张春红 陈林 熊帆 黎尚赟)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