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跳槽时别忘了:钻研和积累的职场要求不会过时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京

日前,国内一家大型招聘网站发布的《2018年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显示,近七成白领为跳槽在行动,工作年限在1年内跳槽占比达到了65.7%。另外一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研究报告也指出,90后员工比例越高的公司,员工的平均离职率也越高。

相比于前辈,年轻的职场人更加倾向于“说走就走”。这样的现象,其实很难简单用“好坏”来进行价值判断。从个体层面看,选择离职大多出于两个原因:工资不够高和干得不开心。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带来择业就业能力的增强,都使得如今的年轻人与“单位”的联系变得越来越松散。

在社会层面上,新一代职场人往往拥有更好的经济后盾,现实的物质压力相对较轻,他们在择业方面对经济因素的考量变得不那么强烈和迫切。对于他们来说,工作不仅仅是挣钱糊口的手段,也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途径,相对而言自然更不容易接受“不称心”的工作。同时,新行业新岗位的大量出现,也给劳动者提供了更广的选择面,客观上提升了“议价能力”。

以上种种,都很难说是“坏事”。某种程度上,这恰恰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体现。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何建立更好的激励机制,打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从而留住新一代职场人,其实也称得上一道课题。

尽管选择或不选择某个岗位尚属个人自由,但跳槽,特别是频繁跳槽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也应该辩证地看待。某些时候,更换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纠偏乃至个人提升的方式,比如从普通企业前往业内一流企业,比如找到了更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比如前往机会更多、发展空间更大的城市。

但也需要认识到,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领域,职业发展的路径都有其客观规律。要对某一个行业形成全面透彻的认识,掌握足够可靠的职业技能,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打磨。如果总是浅尝辄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显然并不是好的职业规划。即使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就连某些“职场指南”都指出,前期跳槽过于频繁,乃至短期内在多个行业间“跨界”,在之后的招聘方看来往往会成为减分项。

个体面对的情况千差万别,无法一概而论。但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在某个行业和岗位潜心深耕和磨炼技能的恒心都是必要的。这无论是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还是社会层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符樱】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