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走向造血 从扶贫走向扶智 助力脱贫,洪山“目光”在远方

旧街街石咀村茶园

实施精准扶贫,洪山区重“量”更重“质”:将“输血”和“造血”,扶贫和扶智有机结合,因时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激发内生动力。

这就意味着,洪山将精准扶贫的“目光”投向了远方: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拔掉“穷根”,真正堵死“返贫”路。


增强“输血”功能补齐短板

直接“输血”:

区财政年投入实现“三级跳”

近日,“黄麻古道”旧街街地段改扩建项目正式动工,4个月后,眼前狭窄坑洼的村湾小路即将扩建为平整宽敞的双向车道。

据悉,“黄麻古道”历史上是连结黄州府和麻城的一条古官道。其中,旧街街地段全长5.3公里,途经莲花塘村、大卢家井、黄林墅村等多个贫困村。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古道年久失修,崎岖难行,部分路段甚至杂草丛生,几近荒废。

今年,洪山区筹措专项资金用于支援“黄麻古道”旧街街段的改扩建工程,拓宽土路,美化、亮化新修道路。

据介绍,“黄麻古道”旧街街路段预计在2018年10月完工。改建后的道路将焕然一新:路面宽度从3.5米增至8.5米,成为双向行车道;照明路灯、道路标识等交通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新洲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投资这条古道,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要补上扶贫“短板”。

旧街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水园林资源独特,拥有众多的古战争和红色革命遗址。一旦“黄麻古道”旧街段建成,新洲区东部腹地至问津书院“红色旅游线”通道将被打通,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有望带动22个贫困村1502名贫困人口脱贫。

“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拉动产业发展,从而为旧街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据了解,洪山区采取了产业扶贫、技能扶贫、智力扶贫、卫生扶贫、救助扶贫等全方位、广视角、大容量的立体式帮扶措施。

精准扶贫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2018年,洪山区拨付精准扶贫财政专项资金1500万元,重点用于支援辛冲街南湖泵站扩建工程和旧街街“黄麻古道”建设工程。与2016年的300万元,2017年的1000万元相比,实现了扶贫资金投入“三级跳”,资金帮扶力度连续两年在全市中心城区、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引进“血源”:

实施“三乡工程”吸引社会力量

新洲区辛冲街浏湖村养老院内,绿草茵茵,老人们一大早就迎着朝阳活动筋骨。

今年71岁的汪友元患有青光眼,生活不便,子女本来都不同意他去养老院住。“我觉得好,这里的护工很细心,知道我眼神不好,就主动问茶水温度烫不烫,是不是该换衣服了,日常生活比我自己都过细”。

让汪友元念念不忘的,还有洪山区扶贫工作队带来的医疗设施和服务:价值2万元的10张护理床,制作的护理、急救手册,定期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浏湖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万双全介绍,2015年,洪山区卫计委、区商务和旅游局来到新洲区浏湖村驻点扶贫,在了解到浏湖村的贫困现状后,经过仔细研究,与村干部一同请回并协助能人王祥回乡投资建设浏湖村养老院,并动员爱心企业山河集团出资28万元,为养老院添置设备。

万双全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通过能人回乡,浏湖村养老院共筹集600万元资金,其中村集体只出资150万元。

在扶贫工作队与村委会的共同推动下,浏湖村养老院2016年7月动工,2017年3月完工,设有200张标准化床位。

如今,养老院中老人的来源地不仅有新洲区,还有武汉其他城区,外地市县黄冈、麻城的老人也慕名而来。据介绍,老人只需要每月缴纳1275元,便能在养老院内包吃包住,价格划算还服务周到。这里每位老人都能享受独立卫生间、冷暖空调、热水器与坐便器,甚至是视频电话。这里绿化面积大,远离噪音和空气污染,日照时间长,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还经常组织老人鱼塘垂钓、采摘果蔬、种植有机蔬菜。

据了解,2017年,洪山区开展“三乡工程”各类对接活动60余次,先后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能人、市民730余人次到贫困村参与“三乡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动员社会力量落实项目投资及帮扶资金共计280.4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7个。

区城乡统筹发展局、区审计局协调湖北润丰房地产开发公司、湖北天地房地产开发公司等10家爱心企业出资54万元,帮助曾畈村发展600亩稻田养虾基地,资助贫困户生产生活。2017年,帮助村民增收30多万元,为村集体创收5万多元,并解决了15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2017年以来,全区共筹措扶贫资金3640万元,其中区财政扶贫资金2570万元,筹建项目92个。

养老院老人幸福就在脚下


激活造血机能

因地因户施策助脱贫

石咀村地处大别山南麓,6月21日中午,长江日报记者沿着山间小路走到村后,一座座种满茶树的茶山跃入眼帘,空气清新,美不胜收。不远处,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正在跟年长农民交谈,他就是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全波。

“能人”早在2013年就已返乡,但苦于无法与村集体达成共识,合作一直难以开展。正是洪山区城管委驻新洲区旧街街石咀村扶贫工作队,让双方有了合作的意愿。

工作队经过调研发现,石咀村是湖北白茶的原产地之一,白茶资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石咀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导致白茶“藏在深闺无人知”,村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落后,有贫困户15户、贫困人口35人,石咀村也是一个“空壳村”。

于是,工作队力推村民以茶树及土地入股,村集体则以现金入股,形成村集体、贫困户、茶场共同参加的“大扶贫”格局,提升村集体、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只要有劳动能力的,都被吸纳进入茶场工作。七八十岁的老人,会浇水、能采茶,一年也能有6000元收入”。石咀村村支书刘民望介绍说。目前胡全波的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已拥有标准化无公害茶园1300多亩,年产名优茶30吨,年产值3500多万元。

如今,石咀村坚定实施“发展茶叶主导产业、谋求村企联营”的扶贫措施,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石咀村也脱贫出列。

据了解,洪山区始终坚持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管长远”的项目建设上,以达到让贫困户自己拥有“造血”功能的长久效果。

洪山区坚持以“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为方向,因地制宜,狮子山街等单位聘请辖区华农及省农科院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协助当地街、村与农业加工企业合作,初步形成了旧街街2.2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当地油茶树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正在形成。

洪山区各对口单位加大帮扶力度,按照“一村一品”帮助贫困村发展了茶园、桃园、湘莲、油茶、泉水柑、优质水稻、大棚蔬菜、稻田养虾、围沼养虾、养老院等特色扶贫产业。

对于贫困户,洪山区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找准每个贫困家庭致贫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合作。做到一户一本信息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力争使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帮助贫困户争取救助、办理医保、修缮危房、培训技术、申请贷款、就业创业等。

策划:刘大学  彭军

统筹:李涛

主编:杨菁

【编辑  高阳】

(作者:杨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