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火炬 接力相传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汉阳实践

龟  山

7月11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登《以马克思主义接力工程引领青少年发展》一文,聚焦武汉市汉阳区新时代青年理论传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武汉一个城区,何以打造出“马克思主义接力工程”这个极具特色的理论传播品牌?探寻回望不难发现,长江、汉水交汇之地,中国建桥奋斗之源,汉阳城市个性里,始终沉着一份“看向源头”的底色。

早在5年前,汉阳区就开始系统、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从“理论好声音”,到“六小思想政治工作法”,直至“马克思主义接力工程”,汉阳不断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阵地、打造基层理论工作品牌。

时至今日,在汉阳,活跃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理论网红”,奔跑着多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凝聚着一群“红心企业家”……红色基因以深刻而生动的姿态传承,在全区新时代新青年中引发激荡。

5年探索和实践,印证着“初心”可贵。这初心,是让年轻人当好传承思想“火炬手”,做好新时代“接班人”,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者”。

思想火炬,接力相传。今年,马克思主义接力工程将进一步与汉阳经济、社会、文化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真正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强大支撑,以更昂扬姿态做出汉阳贡献。


先模人物“传帮带”

马克思主义在汉阳“青春接力”

汉阳“马克思主义接力者”在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进行网络直播

“武汉承办七军运,开天辟地大事情,把握这次好机会,提升武汉文明城……”7月8日,汉阳“向军运出发,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首发式”在南岸嘴江滩公园举行,70多岁的湖北省优秀党员、全国五星志愿者张晏生用湖北大鼓唱出文明心愿。

随后,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欣苑社区书记胡明荣、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陈春芳作为汉阳“十大文明形象大使”号召大家“军运同行,文明领跑”。台下,“我是马克思主义接力者”知音传播团的年轻成员在现场直播,通过直播镜头,网友围观点赞活动全程。

先模人物“传帮带”,80后、90后青年跟上来,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老带新中传承,形成一支信念坚定、结构合理又有汉阳底色的马克思主义接力队伍。

汉阳区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了一批80后、90后优秀青年宣讲员,他们跟着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专家和先模人物“一对一”“一对多”地学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党的理论原汁原味地学好、吃透,优秀宣讲员还分批次送到北大、清华、中央党校、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进行理论深化培训,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充实知识储备。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必须与时俱进,既要接‘天气’,又要接‘地气’,还要聚人气,用青年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与青年人的节拍一致。”汉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汉阳从理论教育的供给侧入手,精选、培育和锻造一批过硬的“讲师”,用年轻人的语言和方式传播党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

为更好地让“青春接力”,汉阳还创办汉阳理论网红培训学校,请网络大咖讲课,传授用网络直播传播党的理论的技能。“‘理论网红’是通俗的说法,其实我们更愿意称自己为‘马克思主义接力者’!”家住琴断口街的周维娜是汉阳“理论网红”的一员,她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党的好声音以快捷、时尚、生动的方式,传播到更多年轻人的心坎上。


贴近民心“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接力阵地”全区覆盖

“我是马克思主义接力者”知音传播团在“军运同行,文明领跑”活动现场直播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潜移默化、持之以恒。

汉阳打造“马克思主义接力工程”,按照分众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受众需求,建立完善一批各具特色、富有青春气息的基层思想教育阵地,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全覆盖到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所有领域,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在汉阳,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园,不少机关和街道开辟了社区文化广场、楼道文化长廊,让党员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

青年人主要集中在学校、党政机关和“两新”组织,不同的青年群体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汉阳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红色主题班会、“红色电子护照”等德育阵地作用,组织学生追寻红色记忆,以红色基因塑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汉阳以“两圈两园”(黄金口工业园、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王家湾和钟家村楼宇商圈)为主攻方向,建立“两新”组织红色文化阵地,为青年人提供学习、休闲、交友的场所,激发他们对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着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汉阳,近年来加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传统精髓滋养人的心灵。

依托汉阳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升级完善“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大禹文化博物馆、桥文化博物馆、琴台钢琴博物馆等14家博物馆群落,使青少年更好地领略汉阳璀璨多姿的文化魅力,感悟先辈们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汉阳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粉丝。“知音薪传,古韵今声”的琴台音乐节古琴展演活动,让更多90后、00后聆听古典名曲;《汉阳典故传说》等系列丛书以本土300个历史典故为素材编撰出版,用漫画、文字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汉阳历史,增强未来信心。


“大理论”融入“小活动”

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接地气”

用小品的形式宣讲十九大精神

5月16日,汉阳区马克思主义接力工程的“理论网红”们来到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参观学习,采取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并频频在线与网友互动。

边充电、边学习、边传播,这是汉阳区创新开展马克思主义接力工程活动的一个生动画面。

“通过网络直播渠道,我们用小品、脱口秀等生动的艺术形式,宣讲党的理论好声音,线下演出与线上直播推送同步进行。”汉阳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理论宣讲+文艺+网络直播”活动很受网友欢迎,每次宣讲,粉丝多达数万之众,开辟了党的理论宣传的新渠道。

当下,网络直播平台已经成为年轻人“聚会”的重要场所。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汉阳区还将与斗鱼、抖音等网络传播平台合作,把宣讲与脱口秀、话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用青年自己的鲜活语言,用身边的正能量小故事,接力宣讲党的理论,让马克思主义“潮起来”,吸引更多年轻粉丝的关注。

除此以外,汉阳还将实施“红色文艺轻骑兵”巡演,打造一支文艺队,以相声、三句半、快板、湖北大鼓、歌舞等形式宣传美丽汉阳和群众美好生活,寓教于乐地将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动理论宣传文艺化。

在中小学,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也早早播下。汉阳邀请高校资深理论大咖进学校,为初、高中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塑造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开展“童眼看世界”征文活动,为中小学生讲述红色革命小故事、汉阳典故传说,并制作成有声读本上传至“汉阳知音”微信公众号,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传播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汉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理论要真正传播到年轻人的心坎上,转化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创新载体,融入青年人喜欢的网络、文艺等时尚元素,把“大理论”渗透到每一个微小有趣的活动中,抓住年轻人的心,吸引年轻人参与,让青年人愿意看、愿意听,能接受、能认同。


立足各行各业答好“时代卷”

汉阳“马克思主义接力者”在行动

“我因自己是城管人而骄傲。”汉阳区城管委“理论网红”周玉琴通过直播,讲述了城管执法中的感人事迹,获得网友赞许:“城管工作很辛苦,你的直播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事情的原委。”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汉阳的一群80、90后,他们奋斗在各行各业,努力工作的同时,还用鲜活的语言和表达,践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身边感人故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接力者”,答好“时代卷”。


汉阳区楚才小学德育副校长尤竹青:

情景互动给孩子们讲十九大

“我想将党的十九大报告讲给孩子们听,但怎么能让小学生听懂呢?”尤竹青说,孩子们好学,也喜欢情景教学,她将十九大报告里最接地气、最深入人心的“金句”摘抄出来,和孩子们一同评析。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有事好商量,群众的事情由群众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尤竹青的领读下,孩子们感受到,好句子对一篇文章来说,就像皇冠上的钻石,十九大报告里这些朴实的大白话,又接地气,直抵人心,就是好句子。

Never forget why you started, and your mission can be accomplished.在教给孩子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英语说法的同时,尤竹青告诉他们,只有怀揣梦想不断努力 ,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才能遇见崭新的时代,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北大博士熊金红:

“青春在基层绽放,生命因此更荣光”

北大毕业的博士熊金红在汉阳鹦鹉街从事“红色物业”工作,他说,在北大读书时,曾跟着老师在大西北挖地球、采石油,发现有些村庄没有自来水,还有一些村没有公路,村里人走出去,需要翻越几座高山。

“面对这些原来我只是在电视里才看到的场景,我陷入了沉思,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熊金红下了决心,要从最基层做起,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接受锻炼,于是,他选择成为汉阳“红色物业”大学生的一员。

“只要居民有诉求,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应对处理。物业工作与居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熊金红说,“青春在基层绽放,生命因此更荣光”,让青春在基层挥洒、绽放,已经成为很多有志青年共同的选择。


汉阳区检察院蒋梦帆:

“把人民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

蒋梦帆曾办过一个案件,17岁的男孩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后报检察院批捕。审查发现,嫌疑人是与同事发生口角后,处在下风,随手操起厨房的菜刀伸向了被害人,将被害人砍成轻伤。男孩的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是智障人士,他是父母唯一的希望。

案情符合刑事和解政策,蒋梦帆主动沟通,帮助双方达成和解。此案最终不予批准逮捕。

案后的一天,嫌疑人父亲来到检察院找到蒋梦帆,他不善言辞,最后只憋出了一句话:“我没有别的事情,就是来看看挽救我孩子的检察官是什么样子!”

“他一个谢字都没说,但我心头一热,眼泪差点儿流出来!”蒋梦帆说,办案中的一点用心,就换来了人民群众的一片真情,“把人民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依法办案,从严治检,就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最好践行。”


策划:汉阳区委宣传部

撰文:杨锦逾 吕先文 刘晶晶 肖娟

【编辑  肖月】


(作者:杨锦逾 吕先文 刘晶晶 肖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