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院为99岁老人实施椎体成形术,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30日讯 “这下好了,不仅可以站起来了,还可以下地走,不用担心躺着过百岁生日了!”12月29日上午,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骨科住院病区,家住江夏区舒安街道的99岁老人王奶奶,两天前接受椎体成形术,即将出院。在医护人员及家人的鼓励下,她再次下地行走,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医院骨科一病区护士长易莉艳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

“再过一个多月,就100岁了,家里人都在忙着准备百岁寿庆。”当日上午,王奶奶的儿子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2月25日早上,他像往常一样喊王奶奶起床“过早”,不知道什么原因王奶奶就起不了床,一个劲地说“腰疼、腰疼”,而且不能平躺,只能侧卧“躬”在床上。看到这一幕,老人的儿子也不敢大意,随即将老人送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诊治。

“第3腰腰椎椎体骨折,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骶椎腰化,多节段胸腰椎椎间盘膨出伴突出……”据该院骨科脊椎外科专业谈仁渊医生介绍,老人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疱、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多种慢性疾病。

“王奶奶99岁高龄了,身体各脏器的机能衰退,加上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是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的。”该院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团队陈述伟主任医师介绍,经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专家组最终决定为王奶奶实施“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微创手术治疗方案。

“对于高龄老人而言,一次手术往往就是一场生死考验。我们必须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管理。”该院骨科一病区护士长易丽艳带领护理团队,针对王奶奶病情制定了详细治疗、护理方案,对老人实施24小时亲情式护理、个性化饮食定制等举措。

“不打针、不打针,不吃药……”易丽艳护士长介绍,王奶奶刚入院因疼痛而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也不愿意抽血检查,护理姐妹便像哄“老小孩”一样,耐心引导、沟通,往往做一次治疗要花半个多小时。随着治疗持续,王奶奶也慢慢地接纳了护理人员,也能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后来,老人各项指标日渐符合手术要求。

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团队为99岁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27日9时许,王奶奶被送入手术室。在该院麻醉科、骨科脊柱外科团队密切配合下,采用局麻+静脉给药镇痛镇静方式,仅用时不到30分钟,成功实施了椎体成形术。术中,骨科脊柱外科陈述伟团队在C臂机透视定位下,通过直径仅4mm的穿刺针,精准地向病损椎体中注入“骨水泥”(骨粘固剂,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并严格控制注入量避免了骨水泥渗漏;术中,出血约10毫升,王奶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腰部仅有6mm大小的针孔,无需缝合。术后X线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水泥灌注满意,椎体已恢复高度,王奶奶安返病房。

“再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术后第二天,陈述伟主任医师带领脊柱外科团队对王奶奶进行查房,对老人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患者家属感谢骨科团队。

“你们太厉害了,手术后2小时就不疼了,能喝水,现在就能下地行走了!太感谢你们了!”王奶奶的儿子握着陈述伟的手,表达着感激之情。

患者王奶奶术后第一天下地进行康复锻炼。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出现胸腰椎骨折,有时甚至一次咳嗽、一个弯腰或者俯身拎一个水瓶就出现骨折。”据陈述伟主任医师介绍,该院自2013年开展首例椎体成形术至今,已成功为1500余例患者实施该项手术,其中包括多位耄耋老人。此次为99岁王奶奶实施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微创脊椎微创外科技术,不单再次刷新了该院“高龄”手术记录,更大意义在于通过微创技术、极小损伤的前提下,让老人的脊柱之“轴”恢复运动功能,可以继续站立和行走。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陈林 黎尚赟 熊帆)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