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病床上自学图文编辑,朋友圈发文点赞医护人员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1日讯 “吴爷爷一早心情这么好,听歌啊?”1月10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内,护士长周华婧带领护理组早查房,听到轻柔的音乐从吴爷爷的病床传出,便好奇地问道。

73岁的吴爷爷给神经内科护理团队看他写的文章。

“你看,我写了一篇文章,想感谢住院期间你们医护人员对我的关照!”现年73岁的吴爷爷含蓄地将手机递给护士长,并再三要求“先保密”,等他学会图文编辑软件、等“成品”出来后再发朋友圈“为你们点赞!”

“很震惊,看完吴爷爷写的文章、配图,很感动、更暖心!”周华婧护士长介绍,吴爷爷一周前因头晕、体重骤降到该院神经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后循环缺血”,遂入住院治疗;其间予以止晕、改善循环等积极治疗,吴爷爷病情很快好转,并逐渐恢复正常。

吴爷爷制作的美篇,感谢该院医护工作者的贴心服务。

“不再‘天旋地转’,也能吃得下饭了、平稳走路了。”即将康复出院的吴爷爷一天一天好起来,便开始寻思“做点什么”;像很多老人一样,智能手机很多功能都是“盲区”,图文编辑也难弄明白,吴爷爷却“固执”地上网搜索教程、尝试制作。

“在测血压、量体温、接换针液时,护士们一丝不苟。”“用纤巧的双手搀扶病人,为病人翻身拍背而不厌倦。”“时刻叮嘱病人,要按时吃药,注意保暖,不要受凉,饮食要清淡,心情要舒畅。”吴爷爷让家人记录着医护人员的日常点滴,生怕错过了什么,并第一时间将图文汇总、编辑、配乐,在出院前夕发送至朋友圈,把他的“故事”讲给身边人。字里行间,满载着老人的浓浓谢意和感激,图文记录着医患间的一幕幕温馨瞬间。

神经外科护士长周华婧的朋友圈。

神经外科病房,患者们为科室的健康科普宣教点赞。

“我们每天与太阳相约、与星星作伴,发药、打针、输液,大到医疗救护,小到更换衣物,在每一个白天与黑夜;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这是一句普通而熟悉的话,是与每一位患者沟通的开始,但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更承载着我们对患者的承诺。”看到老人特意转发的朋友圈,周华婧护士长眼睛红润起来,在自己的朋友圈置顶了这段话并感慨道,护理工作繁忙而琐碎,平凡而真实,没有昆仑之巍峨,没有大海之波澜,没有铿锵的誓言,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护理工作,除了要有专业素养、还要有温度。

“在病房里、在病患面前,护士要做倾听者、陪伴者、见证者。”周华婧介绍,医院一直倡导人文护理理念,持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主动、靠前、精准、热情护理服务,是为了能让患者少一些焦虑与恐惧、多一些温馨与舒心。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陈熊黎 徐颖)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