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6日讯 低温雨雪天气仍在持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病科柳湘洁教授提醒,气温骤降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请中老年市民多注意预防,除了保暖外,在室内取暖时记得多喝水,预防血液过于黏稠。
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市民户外活动减少。记者王春岚 摄
低温、温差、干燥,都危险
柳湘洁介绍,气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雨雪天气中,室内外温差也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保湿。持续低温雨雪天,不少市民在室内打开空调、暖气取暖,室内空气湿度低,也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导致血栓形成,造成心脑血管危险事件。
除了保暖,还要多喝水
如何应对?柳湘洁提醒,气温极低,中老年市民要及时增加衣物,避免气温骤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持身体温暖。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在室内活动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之间,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饮食方面,尽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当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喝热汤、吃炖菜等。此外,还要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身体抵抗力。柳湘洁建议,市民可选择瑜伽、太极拳等室内运动方式,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还可以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放松心情。
出现这些危险迹象,要关注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市民,低温雨雪天气要加强自我监测,定期检查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诊断或盲目用药。
牢记“中风120口诀”:看1张脸,不对称,嘴巴歪;查2只胳膊,单侧无力,抬不起来;聆听说话,口齿不清。如果出现危险迹象,要迅速拨打120,送往最近的绿色通道医院。(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刘晓霞 张翔)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