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大课堂带小学生夜探蜗牛“年轮”秘密

围观蜗牛   黑宝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9日讯(记者郭可滢 实习生刘儒田)28日19时,20位小朋友组成一支观察队,齐聚龟山北门,在博得生态中心自然导师太阳草和虫玄子的带领下,开启夜间观察昆虫之旅。

热身活动时,孩子们意外发现了夜空中的几只蝙蝠。太阳草老师拿出蝙蝠测试仪将蝙蝠的超声波转化为人耳可听到的声音,引导大家聆听蝙蝠的叫声,引发现场小朋友的极大兴趣。

听蝙蝠叫声   黑宝 摄

在行路途中,小朋友们手持手电,在草丛探照,于路边绿丛中发现了一只蜗牛。太阳草老师就蜗牛展开了科普讲解:“我们普通话称它为蜗牛,但古时候的发音叫‘瓜牛’。这种蜗牛叫做大脐蜗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蜗牛品种。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边说边用手电筒灯光照射蜗牛的背部纹路:“有人说蜗牛壳的纹路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它生长几岁就会有几轮。但其实纹路和年龄无必然联系,不同的种类背轮数是不一样的。”小朋友们纷纷凑近好奇地“数”起蜗牛的背轮。

来自水果湖第一小学的一年级小朋友王子逸告诉记者:“平日很少在晚上出来观察昆虫,今天听到老师讲解知道了蜗牛还有‘瓜牛’的古称。而且还知道了幼年蜗牛和成年蜗牛的区别,成年的蜗牛端口处会增厚翻卷,幼年的话会比较薄而锋利。”西大街小学五年级的陈曦睿自备相机,拍摄夜间昆虫,孩子还特地向他请教拍摄方法。

寻找蜗牛  黑宝 摄

博得生态中心自然导师太阳草认为,自然观察活动不仅仅让孩子了解到各类动植物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科学观察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观察的过程中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将所学到的知识归纳总结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质。

“公园大课堂”是在公园场景中分享自然知识、鼓励亲子互动、深读城市的公益平台。市民可关注“公园客”微信平台,查看每周最新活动介绍;或者加入“最炫公园客2群”QQ群(群号:683307778)报名参与活动。

【编辑:朱艳琳】

(作者:郭可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