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中医元素,武汉一高校教师斩获全球知名设计大奖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雷蕾)3月1日记者从武昌工学院获悉,该校教师胡易冰的设计作品《Pulse simulator(脉感灵)》荣获全球知名设计奖项——德国iF设计奖。奖项得主胡易冰说,是传统中医文化给他的作品注入了力量,才从全球72个国家与地区的近1.1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的。

获奖作品《Pulse simulator(脉感灵)》。

胡易冰是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主要教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学生时期,胡易冰就曾参加过该项赛事的学生组比赛并获奖。

“我发现学生时代的作品甚至连决赛都进不了。”胡易冰通过研究分析历届获奖作品后发现,那些具有文化属性的设计更有可能跻身决赛。

一次,看到医生给家人把脉开药,让胡易冰对中医脉诊充满兴趣。事后,胡易冰开始查询相关知识,了解中医脉诊技术的原理、脉诊的二十八种脉象,以及其可能对应的病症。在学习中医知识的过程中,胡易冰找到了设计灵感:多数情况下,医疗设备都是给患者使用的,很少有人反向思考,设计一款供医生群体作为学习训练的仪器,尤其是传统中医药学。

胡易冰介绍,《Pulse simulator(脉感灵)》是一款能够模拟手腕脉搏跳动的仪器,该设计的对称造型仿生人的左右手腕,外部硅胶模仿皮肤的触感,内部有马达与液压泵装置模拟人体血液的流动,即脉搏的产生,从而出现尺、关、寸位置的浮沉脉象。使用时只需要开启电源开关,连接手机app蓝牙,即可在手机上设定病人信息和脉搏模拟,并且能够阅读不同脉象的特征、可能对应的病情。

获奖作品《Pulse simulator(脉感灵)》。

“这款设计适用于医学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中医的初学者、医学院学生、中医爱好者这样的受众人群。”在设计过程中,胡易冰曾思考过到底应该设计一个左手的手腕,还是右手的手腕模型,但当他进一步了解中医脉诊知识后才发现,原来左右手的脉搏都有其分别对应的器官,即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于是他便设计出了一个对称的手腕,既可以区分左右手,又可以将其当作一个支架来支撑手机,一举两得。

“作品经由国际专家组成的iF独立评委会的专业审核,获得了132位专业评审的青睐,最终荣获专业设计概念类大奖。”据胡易冰介绍,赛事评委会从五个方面为作品打分:外形、创意、功能、影响力、独特性,这些标准无一不考验着设计的综合水平,只有这五项的平均分达到了要求,才能入选决赛。“本次获奖也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是设计者创新的不竭源泉,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更多地去肩负文化传播的使命,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到这场新时代的文化设计潮流当中去,用优秀设计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胡易冰说。

德国iF设计奖证书。

据悉,德国iF设计奖与德国红点奖、美国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大奖。本年度iF设计奖颁奖典礼将于4月29日在德国柏林费特烈城宫殿剧场举行。

【编辑:赵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