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救了命,更保住了腿”,20多名医护接力营救,胸痛男子转危为安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4日讯 “江夏转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已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恢复良好……”3月3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急诊科主任胡泉,再次连线武汉协和心外科,在得知患者廖先生目前恢复情况后,为他感到庆幸的同时,也为跨越市、区的两家医院接力,20多名医护参与营救的成功案例感到自豪。

苏醒后的廖先生对医护人员说:“感谢你们,不仅救了命,更保住了腿!”

突发胸痛,中年男子“急需进行开胸手术”

2月22日,家住江夏区关山桥、现年46岁的廖先生,在家突发“胸痛不适1小时伴有意识改变”,由江夏区120急救车急送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急诊科。

“神志淡漠,血压低至70/40mmHg,听诊心音低钝、微弱。”据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急诊科主任胡泉介绍,廖先生来的时候情况比较糟糕,初步判断“主动脉夹层”,随即,完善胸部CT、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病情危急,随时有发生猝死的风险。

“急需进行心脏大血管开胸手术。”为挽救患者生命,胡泉主任迅速组织对症处理,向医院医务办汇报,与武汉协和医院本部急诊科、心外科专家团队立即取得联系。

“情况危急,务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组织转诊武汉协和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院长田洪涛教授当即决定,快速启动两院联合救治紧急预案,协调武汉协和医院急诊、心外科专家团队开启“绿色通道”,并叮嘱120急救医务人员,注意冻雨道路结冰及患者转运途中安全。

患者转入武汉协和心外ICU。

自此,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拉开序幕。通往市区的道路上,120急救车红蓝警灯闪烁,车内医护人员通过“危重症联络群”实时反馈患者病情;另一边,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心外科“严阵以待”,消毒铺布、外周静脉通道、麻醉……抢救准备工作,有序展开。

刻不容缓,入院后转入心外ICU

在两家医院专家教授密切关注下,廖先生被迅速、安全转运至武汉协和医院。入院时,他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神志不清,血压低。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胡冬梅专家团队,随即为廖先生实施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立即完善全主动脉CTA和颅脑CT检查,CTA提示A型主动脉夹层并大量心包积液,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

通过“危重症联络群”实时反馈患者病情。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刻不容缓。”武汉协和医院心外吴龙教授第一时间赶往急诊科会诊,安抚廖先生家属,建议立即将他转到心外科监护室(ICU)。

转入心外ICU后,协和心外科监护室吴惠亮教授立即为廖先生施行了心包穿刺引流术,他血压好转,意识逐渐恢复。

“血压稳住了,意识也恢复,接下来还有‘硬仗’。”吴龙教授介绍。

“再多做一些努力”,医生全力为患者保腿

2月23日,吴龙教授团队在全麻下,历时6个小时,顺利为廖先生实施了“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术中他生命体征平稳,右下肢股动脉测压明显好转,安返ICU。

从患者右腿腘动脉,取出一长约8cm的血栓。

“不排除术前髂动脉血栓掉入腘动脉可能。”次日吴龙教授查房时,发现廖先生右下肢股动脉搏动有力,大腿皮肤温暖,但膝关节以下皮温偏低,足背动脉搏动弱,床边外周动脉超声检查高度怀疑腘动脉血栓。

“再多做一些努力。”吴龙教授协调将廖先生进入DSA手术室,并请血管外科李沁教授会诊……术中,从廖先生右腿腘动脉,取出一长约8cm的血栓,右脚皮肤温度立即转暖,足背动脉搏动触及,顺利保住右下肢。

“廖先生术后第3天拔除气管插管,第6天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正在顺利康复中。”吴龙教授表示。

医生查房。

据悉,武汉协和心脏大血管外科是国内一流的危重症心脏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在中国心血管外科医师协会会长、湖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董念国主任的带领下,近年来在全国专科各项排名第3~4位,2023年度心脏手术量突破600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超过600例。

“这样的患者,病情极度凶险,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也不为过!”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急诊科胡泉主任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协和医院全面托管以来,两家医院之间建立了多学科、多病种紧密型、高效救治通道,不仅给了我们基层医生信心和底气,更为像廖先生这样的危重症病患及时救治赢得生机。”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陈林 熊帆 黎尚赟)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