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157页病历!记录医护为古稀老人重塑“生门”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6日讯 “骆医生,我爸爸能恢复到现在的状况,之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真的太感谢您了。”3月4日上午,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当子女一再表达感激的时候,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历经“生死”考验,处于气管切开状态还不能发声的韩爷爷,也激动地望着前来查房的骆德强主任,点头致谢。

术后查房。

古稀老人罹患重症肺炎

家属不忍放弃辗转求医

家住江夏区纸坊街的韩爷爷现年75岁。年前,他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合并多种耐药细菌及真菌感染、脓毒性休克、肾功能受损等,在市内大医院治疗,但预后不佳,一直使用有创呼吸机支持通气。

“由于病情危重,预后极差,医生曾建议放弃治疗。”韩爷爷的儿子介绍,最终,家里人决定将老人送到家附近的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最后一搏”。

“只要有一线希望,您就帮我们争取一下。”1月29日,了解到老人家属的迫切“诉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骆德强主任没有丝毫犹豫,下达“畅通急诊绿色通道,直接送入ICU”指令,并第一时间组织科内医护提前准备好床位、呼吸机、监护设备,以便第一时间为老人连上救命的呼吸支持设备……

治疗过程一波三折

医护不离不弃全力施救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Ⅱ型呼吸衰竭、曲霉菌性肺炎、消化道出血、EB病毒感染、肾功能不全等。”该院重症医学科(ICU)张静医生介绍,韩爷爷入院时,病情危重,医院立即予以心电监测、补液、抗病毒、补充白蛋白、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虽然病情危重,预后未知,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我们定尽全力。”骆德强结合韩爷爷的病情,组织多学科会诊,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诊治过程并不是一句尽力那么简单,危重患者的病情往往瞬息万变,在治疗道路上会遇到各种障碍。”骆德强介绍,后续治疗过程可谓“惊心动魄”,韩爷爷一度出现脓毒性休克,肾功能持续恶化,消化道出血,痰培养提示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同时存在肺炎克雷伯菌+烟曲霉菌+肺炎链球菌的多重感染等,多种突发状况接踵而至。全院多学科多轮次会诊,不断优化治疗方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抑酸药物泵入,控制出血”“单间隔离,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一道道指令迅速下达逐个“击破”。几度反复,数次病危,但在该院多学科团队及重症医护的共同努力下,韩爷爷病情始终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22天157页病历

见证从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点滴

“入院第10天,韩爷爷苏醒了!”据该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春燕介绍,意识状态也有所好转,能够点头示意进行“交流”了。复查相关感染指标,均有好转。

接下来的几天里,全科人员几乎都在关注韩爷爷的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在细心照护他的同时,每天都会耐心向家属反馈沟通他的病情及治疗情况。然而,困难再次出现。

术后查房。

“能否早期脱机拔管,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骆德强主任介绍,接连三次尝试拔除气管插管均以失败告终,为便于更好的气道管理,只能选择了床旁经皮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后,在医护精心照料下,韩爷爷恢复良好,也迎来转机。在重症团队努力下,韩爷爷于2月17日成功脱离呼吸机,20日,复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遂转到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巩固治疗。

“韩爷爷在重症医学科住了22天,医护团队记录了157页病历。现在好了,不仅成功脱离呼吸机,也转入普通病房了,确实不容易。”李春燕护士长感慨道,这场战斗虽然很艰辛,但是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很值得!

“当时,真的没抱多大希望,太感谢你们了!”转普通病房前夕,韩爷爷的家属专门定制“医德高尚医术精 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送到该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手中,表达感激之情。

患者送锦旗表达谢意。

“目前,韩爷爷在普通病房持续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望出院时,拔除气管套管。”骆德强主任医师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现在正是冬春交替,气温忽冷忽热,温差较大,是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的季节;同时,随着气温回暖,病毒和细菌更容易传播和滋生,免疫力较弱、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或易感人群更要注意预防感染。同时,他提醒市民,呼吸系统同时感染多种真菌时,治疗难度更大、危险性更高。咳嗽、发热、气喘等症状长时间治疗仍然无法治愈时,应加以重视,及时到医院排查、诊治。

(长江日报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张春红 陈林 熊帆 黎尚赟)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