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将打造6艘新型船舶,计划投入3亿,可降运输成本30%以上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6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黎云 余瑒)“原来单船载箱570标箱,新建成的专用新型船舶可载箱1140标箱,翻了一番”,这是今天记者从汉申线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造船协议签署仪式上获悉的。

26日上午,武汉新港管委会与中远海运、长航集团、中谷海运、武汉理工船舶等大型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建造6艘汉申线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

武汉新港委负责人介绍,6艘汉申线(武汉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是针对武汉长江流域特定)的水文条件量身打造的专用新型船舶,将按照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标准建造。船长146.8米,型宽25.6米,吃水6米,最大船型载重量约为1.7万吨,载箱量1140个20呎标准箱。

建造工作将于今年底正式启动,力争2018年投入3艘运营,2019年6月前全部投入到长江干线运输。届时将形成武汉至上海洋山新型江海直达集装箱运输船队,进一步发挥武汉港居长江中游的区位优势,顺畅全流域,打造快捷、便利、低耗、高效的江海联运通道。

据了解,武汉至洋山江海直达航线,目前运营船舶共有18艘,总载箱量约10270标准箱,单船平均载箱量约570标准箱,最大载箱量816标准箱。新建的6艘汉申线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总载箱量超过6600标准箱,单船载箱量1140标准箱,总载重吨位达7.2万吨。6艘江海直达专用新型船舶计划投入3亿元。

武汉理工大学长江航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说,“新型示范船较之市场现有船舶,单船载箱规模翻了一番,总运输能力增加六成以上。而且其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20%以上。”

长江航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旦投入运营,武汉至洋山的集装箱运输成本可下降30%以上。将大大改变长江运输模式,形成武汉与上游的重庆及下游的上海协调呼应的良好局面,可有效缓解三峡过闸和上海洋山港拥堵现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新型船舶可进一步凸显长江航运大运量、低成本的优势,破解碎片化、无序化制约,建设基于全程最优的精准航运,开展定制服务,不断推进长江航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面服务长江航运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促进绿色长江建设,打造一条人水和谐、高效环保的魅力长江。

武汉新港委负责人介绍,武汉新港这一举措,彻底解决原来小船小货形式,采取规模化运营方式,降成本、优化航运资源,提高航运效率。同时这也是武汉航运中心为加快航运船型的提升、加快社会资本投入、实行各种资源要素向武汉聚集的举措。


链接:

汉申线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先进技术成果

① 优化首部型线。将流体水动力计算与模型试验相结合,对球鼻首位置及长度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开发出的首部型线能有效减少兴波阻力和粘性阻力且在波浪中也具有优良的性能。

② 尾部型线设计。采用模型试验和水动力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快速性和节能为目的,设计带预旋的双尾鳍线型,并对尾鳍的位置进行了研究,以便有效减少船型阻力。

③ 节能附体的开发。在螺旋桨前方设置导流管,调节螺旋桨前方进流,达到提高推进效率的目的;在舵上设置附体回收螺旋桨的能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④ 开发出高效适伴流大侧斜螺旋桨,大幅提高推进效率,有效减少能量的耗散。

⑤ 研究新型宽转速轴带发电机控制技术,解决控制系统变速稳压、恒频发电技术瓶颈,有效降低油耗,减少排放。

⑥ 以成熟的船、机、桨匹配理论为支撑,开发出一种在船舶营运过程中能够实时提示节能航速的分析软件,为航行过程中选择合适航速提供可靠依据,以实现船舶的航次油耗最低的目的,达到减排的效果。

⑦ 通过结构强度研究确定合理的船体结构剖面形式和结构总体布局,优化结构设计,在保证船舶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前提下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

⑧ 设计船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单箱油耗、运输效率以及相当载货量的船体钢料重量),相对于现有江海直达船型,均有显著提高。

(作者:长江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