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风华(二)

折杨枝

作 者:皮东山

作品尺寸:136cm×45cm

作品释文

折杨枝 ( 唐·刘方平 )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

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

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

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创作感言

江城美,美在江边湖畔。特别是草长莺飞的阳春时节,绿水清清,杨柳依依,莺啼花繁,一派欣欣向荣。建设中的武汉路越来越好走了,楼房越来越高了,绿树越来越多了。



聚力推动句

作 者:许国胜

作品尺寸:50cm×50cm

作品释文

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创作感言

帮助更多贫困的农民富裕起来,生活过得更好,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件重要事情,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要内容。



打造百万句

作 者:杨锦川

作品尺寸:94cm×35cm

作品释文

打造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为武汉招商引资增添色彩。

创作感言

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是武汉市委提出的一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程,它把武汉的大学校友视为武汉赶超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将校友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口和生力军。



创新助力句

作 者:袁伟明

作品尺寸:136cm×68cm

作品释文

创新校友经济,助力武汉发展。

创作感言

“大学校友是武汉赶超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语)。武汉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他们曾在武汉度过美好青春时光,对城市充满感情,现在,这批校友多已成长为全国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拥有丰富的资本源、技术源、信息源和人才源,应当成为推动武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作 者:虞立新

作品尺寸:50cm×35cm

作品释文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 飞 )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创作感言

民族英雄岳飞是很多人的偶像,他的词同他的人一样都具有一种铿锵的英雄气概。登上黄鹤楼,他的感慨也令人兴叹。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作 者:褚群杰

作品尺寸:100cm×45cm

作品释文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明·张居正)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

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

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

无限沧州渔父意,夜深高咏独扣舷。

创作感言

书法的创作与内心的感受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个武汉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更是要通过笔墨来表达。所以我选用明朝张居正的诗,用畅快喜悦的笔墨表达对故乡的一往深情。



春上晴川阁

作 者:孙必高

作品尺寸:136cm×45cm

作品释文

春上晴川阁 (田昌令)

昔乘黄鹤望晴川,今伴春风叩故关。

芳草滩头邀日月,禹功矶上挽波澜。

台随时世衰和盛,楼阅江山暑与寒。

愧我匆匆一过客,身难驻此共苍烟。

创作感言

晴川阁位于汉阳区龟山东麓、洗马长街的禹功矶上,北为汉水,东为长江,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书此诗,各处景色仿佛迎面扑来,化为笔下的意象,并融于诗中。更感受到我们作为这大千世界的一匆匆过客,时光荏苒,是否更应该把握当下,珍惜现在呢?



楚望台感旧

作 者:王 勇

作品尺寸:80cm×60cm

作品释文

楚望台感旧 (兰盛银)

九州岛王气已消,百载大风唱未遥。

台畔残垣埋折戟,江城热血染龙袍。

南风已断沐猴梦,夏日方知扬子潮。

山上繁华摧故垒,齐天视塔傲长桥。

创作感言

楚望台,位于武昌起义门东面山岗上。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武昌,曾驻跸在此,是明清两代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清末,为湖北新军军械库,库存德国、日本及汉阳造步枪数万支、炮百余门及大量弹药,为当时国内最大军火库之一。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武昌首义时曾作为进攻督署指挥台与前进阵地。书此有一种缅怀先烈,大义昂然的气概。



武昌阻风

作 者:万 力

作品尺寸:136cm×68cm

作品释文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创作感言

根据诗意,在章法上采用了一个大胆留白的图式效果。如同滚滚的长江,滔滔的汉水,以一个归客的心,临水向东流,因两岸的美景而暂时忘忧。



情满园博园

作 者:方金玉

作品尺寸:136cm×45cm

作品释文

情满园博园 (耕海牛)

荆山楚水一望收,啸侣命俦百登楼。

倚亭傍榭抒慷慨,挽苇拂柳忆城堠。

淡酒两杯情盛溢,野餐三盏谊真留。

高歌漫舞夕照暖,往事悠远已春秋。

创作感言

武汉园博园位于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区域西段。主体建筑包括国际园林艺术中心、长江文明馆、飞翔的花园、创意生活馆,分别展示经典园林艺术、长江流域文明成就、武汉三镇特色园林艺术及大武汉现代城市文化等;东部服务区重现清末民初汉口城的特色建筑艺术,西部服务区以湖北民居为建筑特色,并延伸至张公堤城市公园。其建立为江城武汉又增添一份绿色的生态景观。



好事近·对竹擘吟笺

作 者:胡吉璋 (12岁)

作品尺寸:180cm×30cm

作品释文

好事近·对竹擘吟笺 (宋·史浩)

对竹擘吟笺,正是赏梅时节。

便把这些清致,作东湖三绝。

帝家金鼎待调羹,何似且休折。

却爱玉楼清弄,褪霏霏香雪。

创作感言

2017 年初秋,小作者畅游“武汉之心”—— 东湖绿道,赏“杉月晓看”,悦“湖光序曲”,半山半水伴红叶,一派绿色宜居之盛景,借宋朝诗人史浩诗词《好事近·对竹擘吟笺》,创造书法作品一幅。愿武汉创造出更丰富绚丽的生态印象,砥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

生态化的大武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