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率,考验公共管理精细化水平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及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到2023年,将小学生近视率由目前的45.7%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由74%下降到60%以下。

虽然方案尚在征求意见,但舆论一致给予肯定。有数据显示,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仅为10%。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的确是畸高了。将来此事如果管不好,就要对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问责,这就给地方政府身上压了担子,任重道远。

有些人可能会问,政府管得了近视这种事吗?近视,在很多人看来是私人的事,只能自求多福。据研究,导致中小学生近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滥用、营养不良。近不近视,乍看是个人习惯造成的问题。

但在我国,课业负担过重导致户外活动减少,是中小学生近视率近些年来持续飙升的主要原因。规范中小学教学活动,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我国能否实现中小学生近视率防控目标的关键所在。政府履职担责,实属义不容辞。

给地方政府下达这样一个“小目标”,实施绩效考核,这在以前不多见。这说明,我们的政府工作既要看宏观大局,眼里要有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之类大事,也不能忽略学生近视这些“小事”。城市学生近视发生率从低于10%激增到80%,作为现象来看,这其实是个大问题。

人民利益无小事。中小学生近视率高,它表现为私人的事,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体质与未来。近视这种表现为私事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是一个需要政府重视的“大局”。在这个问题上不作为,本质是缺乏真正的“大局观”。

要管好近视这种看似私人性事务,似乎是有点“无从下手”的味道。近视率畸高的根源,一是现在的孩子看电视、看手机、看ipad太多,二是校内外课业负担太重。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可做的事还是不少。国际间普遍认为,增加户外活动是降低近视风险的第一位途径。这也正是政府负责防控中小学生近视的着力点。

防控近视,光说不练是不行的,要有精细化举措。2009年就召开过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会议,当时提出近视不能评“三好”,但现在看来,这样的防控措施不得其要。现在强调减轻课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有关部门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抓落实。不仅要严控校内课业,而且要管住校外培优等活动,还要在社会上普及用眼知识。事情很小,工作量很大。

当今公共管理正在进入一个精细化时代,现在群众痛点很多,管理者得分点很多很小。防控近视“事小”,但不做就丢分。今天的公共管理就是要从管好街头共享单车、防控学生近视做起,从这些细微处见公共管理的精神、见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真章。

【编辑:符樱】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