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最窄处只剩不到4毫米,险被巨大肿物封喉老人术后畅快呼吸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9日讯 成年人的甲状腺,正常像一颗栗子大小,但77岁的柯奶奶甲状腺居然肿大到像3个大芒果,肿物将气管压至重度狭窄,最窄处仅3.8毫米,随时有可能被封喉窒息。危急时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牵头多学科通力协作,及时摘除巨大肿物。

77岁的柯奶奶来自湖北宜昌,发现颈部肿块十余年但未处理。一年前,她因肿物增大就医,但当地医院考虑高龄,身高仅1.4米,且患有高血压和甲亢病史,麻醉和手术风险巨大,建议其保守治疗。

谁知近半年来,这个脖子上的“小疙瘩”迅速增长到3个芒果般大小,严重影响呼吸和吞咽。柯奶奶从开始爬楼梯就气喘,发展到后来睡觉都不能平卧。眼看情况紧急,家人带着她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甲外科就诊求助。

乳甲Ⅲ科副主任医师朱珊接诊后,发现柯奶奶患的是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最大直径超过13厘米。巨大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将气管压至重度狭窄,最窄处仅3.8毫米,并且肿物已经向胸腔生长,延伸至胸骨后,紧靠主动脉弓,手术治疗风险极大。

麻醉科副主任王龙教授介绍,像这样气管重度狭窄的情况很少见,且近3天患者已经出现右肩部疼痛,可能是右侧快速增大的甲状腺压迫臂丛神经造成。肿块如果再长大一点,或者被一小口痰堵住气管,都很容易引起窒息。如果不及时手术,不断增大的甲状腺将完全压闭气管,随时有生命危险。

手术中。

虽然麻醉和手术风险极大,但患者和家人的信任给了医生们放手冒险一搏的勇气。手术前,乳甲Ⅲ科联合麻醉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乳甲Ⅲ科魏文教授反复查看患者CT,评估肿块与周边重要结构的关系,不断模拟术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智囊团”制定了多套应急预案。

手术当天,在柯奶奶完全清醒的状态下,麻醉科王龙教授带领刘康副主任医生在狭窄的气道内顺利置入了“生命线”——神经监测气管导管,插管深度越过气道最狭窄处,保证了氧供,插管成功后明确没有通气困难,再给予全身麻醉药物,全程未使用肌肉松弛药物,让艰难的气道管理变得常规。同时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魏文教授团队对密密麻麻的怒张血管巧妙结扎、精细操作,既完整切除甲状腺肿物,又保护周围重要组织,术中出血极少。在手术和麻醉医护团队的协同下,“拆弹”成功。

术后麻醉清醒后,柯奶奶顿感呼吸通畅,被巨大肿物折磨得快要窒息的她终于能重新自由地呼吸,颈部也立竿见影的“变瘦了”。柯奶奶不仅卸下了颈部的沉重负担,也卸下了心头的那块大石头,困扰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长江日报记者黎清 通讯员刘瑜 视频制作黎清)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