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0日讯 5月10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校将陆续在全国各地举办系列“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助力营造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浓厚氛围。首场活动将于5月12日下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科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学东教授在江苏省重点高中姜堰中学宣讲。
新闻发布会现场。通讯员班倩 摄
据悉,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科学家精神是指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持“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以“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基地,大量优秀科研人才在这里努力耕耘。他们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将价值引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科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学东教授结合光刻机减振器攻关经历,畅谈科学家精神。
德国IDE公司凭借用永磁体做准零刚度这项创新,做成了减振器行业标杆,成为阿斯麦光刻机的减振配套商。陈学东带领团队分析发现他们的技术其实还是有缺陷,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研制出新型准零刚度减振器,综合性能实现超越,解决了高端主动减振器国产自主可控难题。“其实不仅是光刻机,像现在正在发展的无人装备、人形机器人等,都需要咱们发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陈学东说。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亮介绍,华科大现有2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3个全国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18个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服务,为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素质培养提供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华科大校史馆接待了约3100人次参观,今年校史馆等单位预备申报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实习生彭冠迪 通讯员汪伟颋 左盈)
【编辑:赵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