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1314”部署要求,江岸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纵深推进“红色引擎工程”拓面提质,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球场街道同庆阁社区围绕“党建引领”,开展社区主题活动日
江岸区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着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工作引领和服务引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有效调动基层各方面力量,充分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江岸实际、具有江岸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01
建强一个基层组织
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
江岸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旗帜鲜明强化党建引领,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正确方向。其中,强化政治引领是关键,创新组织引领是根本,落实“五大行动”是抓手。
“红色物业”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正确方向。江岸区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植根到支部。依托政治生活馆、业余党校、百姓宣讲团等,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5+N”模式,坚持按月缴纳党费、组织“四背一诵”、集中学习讨论、融入“三会一课”、开展民主议事五项“规定动作”,围绕联系服务群众、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履职尽责等方面积极拓展“自选动作”,引导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举办“支部微型党课”,以党支部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微型党课教育,让普通党员走上讲台,结合时事热点分享党性观点和感悟认知,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创新组织引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江岸区打好抓覆盖“组合拳”,进一步织密组织网络,延伸党建触角,发挥“红色引领”作用。深耕传统领域,构建“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门栋长)”五级组织架构,推行街道干部驻社区、社区干部沉网格、“两长四员”包楼栋、党员骨干进家庭,实现组织延伸进门入户。拓展新兴领域,以“两个覆盖”为抓手,突出抓好开发园区、商务楼宇、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等非公有制企业集聚区党建工作,打造平安金融中心、吉庆街商圈、浙商大厦等13个两新党建集聚区。补强薄弱领域,推动“支部建在项目中”“支部建在马路上”,38个建筑工地和10个路段设立党支部,做到党员在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
落实“五大行动”,纵深推进“红色引擎工程”。开展“支部植根行动”,全面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导全区1470个党支部开展规范化创建活动,打造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群,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开展“组织提质行动”,在社区(村)和两新党组织中全面推广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成效体系“四大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微邻里”信息平台。开展“头雁领航行动”,建立“红色头雁”后备干部信息库,举办“头雁讲坛”,实行新老书记结对培育,22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与79名年轻头雁后备干部结对,面对面传经验、教方法。开展“红色物业提效行动”,着力推动“红色物业”党建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稳步市场化、考核常态化,物业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从27.8%提升至69.5%,新招聘116名大学生进物业,收集解决2082个居民“三最”问题,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党员先锋行动”,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和党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设立“最美党员先锋榜”,选树20余名作风好、自律严、口碑好的党员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02
深入推进“三治融合”
探索党建引领治理新途径
今年来,江岸区深入推进“三治融合”,做实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全区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基本任务,切实加强党对基层自治、法治、德治的领导,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
江岸区“三官一律”进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激发自治活力,筑牢自治基础。创新完善自治机制,推行“四民工作法”,发挥党支部组织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广大居民群众围绕文明养犬、小区停车、噪音扰民等突出问题,共同制定“微公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推广“红色邻里议事会”,推选一批热心服务居民群众、具备一定物业管理和法律知识的党员作为“红色邻里代表”,每月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对社区物业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进行民主协商,形成社区的事情大家办、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办的治理机制。充分激发自治活力,引导成立各类党员志愿者队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培育道德素养,强化德治支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大学习深调研正作风真落实”活动,切实发挥中心组学习引领作用,扎实开展理论、百姓“双宣讲”。选树先进典型,命名表彰60名“最美江岸人”,张小红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陈慧丽获评中国好人,122人获评武汉市第三届文明市民。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城区建设,强化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做文明市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设社区文化,办好“社区主题活动日”,居民群众作主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主线,倡导“共建共治共享、向上向善向美”生活理念,为江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持续道德滋养。
推进“平安江岸”建设,夯实法治保障。江岸区健全法治机制,做实做好“五调对接”,全面推广诉求代理、意愿代言、事务代办“三代机制”,充分发挥“三官一律”“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认真落实“三个直通车”“要上访找支书”“有困难找党员”等制度,主动“接访”,靠常说“小事”确保不出“大事”。开展“法治护航”“法润民心”“法惠民生”等“法治三大行动”,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03
构建一个服务体系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江岸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一个服务体系,精准提供政务、生活、法律、文体、关爱、党员等“六类服务”,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党员在政治生活馆重温入党誓词
围绕群众“少跑腿、办成事”,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三办”改革,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江岸区行政审批局不断巩固“多证集成”改革成效,以“一件事情、一次办成”为目标,进一步简化优化流程,精简证明手续,通过改革,减少证明材料共计70件,较改革前提速41%。
围绕群众“日常事、操心事”,持续提升生活服务。持续推动“红色物业”提质提效,大力开展无物业服务小区“清零”行动,持续整改“三最”问题,解决群众各类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有针对性地规划设计实施一批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流动花朵等为内容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全区建有140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注册志愿者11万多人、注册志愿者服务队1700多支,36名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500小时的志愿者被评为“五星”社区志愿者,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围绕群众“学懂法、会用法”,着力拓展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法治三进”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全区创建21个“社区律师规范化示范点”,打造“徐广说法”等深受广大居民欢迎的法律服务品牌,1214个网格组建民调小组建立信息收集、处置、反馈、培训机制,16个街道“律师法律服务团”针对重点人群提供预约、上门等多种便利服务,以法律服务促发展,以法治文化润民心。
围绕群众“乐参与、益身心”,不断丰富文体服务。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发动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带头组织群众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打造群众的精神家园。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行动计划”,持续办好群众文化“四季歌”“万家宴”、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等品牌活动,形成周周有演出、月月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围绕群众“有温暖、送关爱”,做实关爱服务。组织发动党员和志愿者,为困难居民、弱势群体、特殊人群提供人文关怀、心理慰藉、情感陪护等服务。全面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行动计划,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加快老年人住所设施适老化改造,开展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围绕党员“念党恩、跟党走”,提供贴心党员服务。定期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落实“五必访”“五必谈”,大力开展党员服务。用好“红色基金”,及时帮助扶持困难党员,主动关怀因公牺牲党员家属,教育引导党员不忘初心、党员常青。在二七街道开展的“三千党员大家访”活动中,社区党委、党小组长等定期上门走访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社区离退休党员,开展“七个一”活动,以社区党组织名义送一封信、送一套学习资料、发一张联系卡、合一张笑脸、录一段微视频、为社区党组织献一策、建立一份完善的个人档案。如今在江岸区的社区里,党员成了旗帜,党组织也成了居民们共同的温暖港湾。
04
建立“四全”服务机制
精准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今年,江岸区开发推广“微邻里”微信公众号,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服务信息平台,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工作力量全进入、群众需求全收集、分类分级全解决、服务过程全评价的“四全”服务机制,“一网打尽”各类服务功能,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七街道开展“三千党员大家访”活动
工作力量全进入。整合区直部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企业等四类力量,组建“红色工作队”,在网格党支部带领下开展组团式网格服务,并借助信息平台,推动工作力量“进群入格”,实现党建网格、综治网格、物业网格、城管网格等线上线下“多网融合”。
群众需求全收集。通过网格员入户收集、“微邻里”报事收集、网格微信群收集、社区物业前台收集、红色工作队巡查收集、“三最”会议集中收集等渠道,线上线下全面收集居民群众各类需求,第一时间解决居民生活中的急事、难事、烦心事。
分级分类全解决。建立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服务信息平台,健全网格、社区、街道、区网格化指挥中心“四级”联动机制,分层级、分类别全面解决居民诉求。并借助智能分析系统,精准预警全区居民诉求和问题热点,提前介入将复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服务过程全评价。借助信息平台量化评分系统,实时对工作人员处置问题、解决诉求和服务群众情况进行全过程量化考核,并结合上级评、群众评,全面评价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居民质量,建立月通报、季排名、半年讲评、年底考核工作机制,促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效能提升。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中共江岸区委组织部
撰文:谭德磊 祝丽芳 高超 刘培 王振
【编辑 谢一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