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影事· 罗子君脱胎换骨只能靠男人?

文/陈陌

 


《我的前半生》是近几年内地规模最齐整的情感剧,原著亦舒、导演沈严,演员更是集合靳东、马伊琍、袁泉、陈道明等阵容。难怪出品方有信心省掉前站宣传,静悄悄开播。

许多亦舒迷冲着原著去看,结果十分失望。港女时刻要“体面”的硬气,被删改得彻底。纯女性戏加上男主角之后,气韵、主旨都改弦易辙。但导演沈严说,这样才接上了内地的地气。
沈严素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婚恋两性主题,《中国式离婚》《手机》《中国式关系》《辣妈正传》等等都是他的作品。从创作伊始,他始终热衷于挖掘此类题材。这部《我的前半生》版权买来6年,他带着老团队磨了又磨,力冲“都市剧的新高峰”,但他对都市男女情感问题的探讨,在新时代语境里,是否有了新的变化。
于是自然而然,我将它当作十几年前那部《中国式离婚》的续集。
《中国式离婚》的主题是关注一段婚姻关系如何走向无可挽回的毁灭,原本情感甚笃的夫妻是怎样因为经济问题、情感倦怠以及家庭权力角逐而彼此折磨。这部剧首播是2004年,彼时国人情感态度还相对保守,节奏缓慢的生活倒映在作品中,便是抽丝剥茧的耐心,一场婚变惊心动魄如恐怖剧。
时光一晃,到了《我的前半生》这里,生活节奏加快。剧情重点也从婚内的连绵沉重战役,转向如何灾后重建。即便主角罗子君面临婚变最难堪的时刻,剧情里都会被配角们填上几分喜色,她哭得再柔肠寸断,画面和配乐底色始终明亮。
从戏剧节奏来看,悲喜相调的结构当然更符合创作规律。从故事基调上来看,也说明主创对此类故事转换了关注焦点:对婚姻破碎这个客观现象,开始持更轻松的态度。彼此别纠结于不幸处,更愿意将注意力投向更明亮的远方。
文艺作品是时空的切片化石。“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句唐代离婚书里的话,在十几年过去之后,也终于成了我们对离合聚散的态度,毕竟世界广阔、可爱的人遍地,互相折磨才是对生命的犯罪。
可惜的是,主创的意识虽轻舟已过万重山,描摹世事的创作能力却没能跟上。
他们显然不知如何面对一片废墟的失婚生活,亦舒那套是30年前的旧香港,早不合用。于是只好在罗子君的灾后重建工程里,填上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男主角贺涵,让她连伤心情歌都没有单曲循环几遍,就踩着高跟鞋从低谷重登山顶,轻巧巧将女性独立故事转移成老套爱情戏码。
所以无数女性观众吐槽:30年前的亦舒都懂女性独立只能靠自己,切不可从一个男人转到另一个男人处,如今的导演编剧居然还这么迂腐?
整部剧追下来,你会发现除了观念迂腐,主创描摹现实的能力也不足。他们能敏锐捕捉到时代的变化,但空有架构,无力丰满细节,不少地方只好用最简单的套路应对之。
别说男主角贺涵常有不合性格逻辑的举动,后来职场戏份增多时,也是问题多多。剧中的那些职场故事,除了贺涵口中那些初级职场金句外,日常生态、行事逻辑,都浮夸走样。
对比其他人物,比如罗子君的妈妈薛甄珠女士,这样一个顶着一口浓重市井腔的角色,却拍得颇有亮色,可见主创对自己熟悉且理解的人物还能发挥不错的创作能力。
《我的前半生》的收视和话题度似乎已经达到“都市剧新高峰”,但离抵达真正豁然开朗处,还有不少距离。
陈陌 专栏作者,影评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