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数控机床智能化研发平台,武汉企业向国内高校和企业发英雄帖

“深度融合,联合攻关,协同创新。”5月16日,数控机床智能化技术研发高校合作伙伴会议在武汉举行,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与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4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围绕数控机床智能化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实施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为我国数控机床智能化发展献计献策。  

会上,华中数控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周会成发布“智能化数控系统二次开发产品包”,华中数控将建立平台和数据资源共享机制,邀请国内高校和企业共同打造数控机床智能化研发平台,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控技术创新发展。

参会嘉宾参观华中数控。通讯员供图

“短时间内在技术层突破”需要协同创新

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数控系统是机床装备的“大脑”,是决定数控机床功能、性能、可靠性的核心关键部件,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近两年来,推动工业母机发展的利好政策频出,今年4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  

多重利好政策驱动高校和机床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需求密切结合,为机床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和动力,驱动我国机床行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华中数控着力探索与高校研究机构“深度融合、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构建我国高端数控系统技术创新的产学研用新生态。  

会议现场。通讯员供图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机床产业对于我国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想短时间内真正在技术层争取突破,需要华中数控等跟国内各大高校联合攻关、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我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更精、更快、更智能,是中国智造的发展趋势。”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现场进行《走向新一代智能机床装备》主题分享。他介绍,二十余年来,华中数控作为我国中高端数控系统领军企业,联合众多高校院所、机床企业、企业用户等上下游创新资源,实现中国机床行业向智能化方向跨越式发展。“数控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组成部分,未来,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将为产品和装备的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促进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陈吉红说。

利用开放平台二级开发,现场分享多个应用案例

华中数控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周会成在会上发布“智能化数控系统二次开发产品包”,华中数控将建立平台和数据资源共享机制,邀请国内高校和企业共同打造数控机床智能化研发平台,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控技术创新发展。

活动上,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智能机器人与产线研究所黄思副所长分享了“数控机床实时仿真与数字孪生技术研究”报告;刘宇飞博士分享了“基于生成式AI大模型的数控系统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报告。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湖北大学和华工激光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利用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开放平台开展二次开发的应用案例。  

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增减材CAM方面达成合作,华中数控开放HMI接口、运动控制接口,学校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做到实时控制打印过程参数,提升打印质量。

2023年华中数控联合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借助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发动200多名教授、研究人员和学生,与华工激光合作攻关,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通过华中数控所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华工激光市场优势和应用优势,通过产学研用一体的攻关模式,实现双方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实现从链主到链创、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国产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添砖加瓦。  

(陈卫东   通讯员李沁雪)

【编辑:冀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