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大自然最亲近的朋友
他们视树木和昆虫为最亲密的邻居
湖泊的生态则是一个神秘的大家庭
从公园“三师三长”系列研学活动开始
孩子们将成为自然的守护者和小主人!
三师三长
武汉面向全市启动的“三师三长”系列活动是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教育局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手推出的“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的武汉模式之一。
所谓“三师三长”,“三师”指的是学校老师、公园技师、研学导师,“三长”则是“小树长”、“小湖长”和“小园长”。
今年 6月,45名小学生作为首批“小树长”正式上岗,对后襄河公园里的树木进行普查。
继“小树长”推出后,本月起,“小湖长”、“小园长”将相继启动,孩子们可成为一棵树、一个湖甚至一个公园的小主人。
△6月12日,武汉首批“小树长”上岗啦!
6月12日,来自振兴路小学、邬家墩小学、长港路小学的45名“小树长”走进后襄河公园开展“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活动,对公园的树木进行了一次大普查。
“广玉兰的叶子比较硬,颜色深,玉兰的叶子就软多了,而且颜色是鲜绿的。”,来自长港路的“小树长”都是植物小学霸。
探索自然奥秘,趣味生态研学课题出炉
“小树长”趣味课题
如果把一棵树当做一个村子,那么树上的动植物“居民”会随着四季更替发生哪些变化?
肉眼不可见的真菌是城市中最强大的分解者,落叶腐烂、园林废弃物的分解会有哪些科学过程……
“组团”进行公园森林探秘,参与到树木的浇水、施肥、除虫、整枝、统计等工作中去,观察植物也有不少“超能力”。
“小湖长”丰富实验
湖泊里生长着丰富的动植物,通过观察和课题探究了解湖泊生态大家庭。
湖中的小蝌蚪,是怎样成长变身为“青蛙王子”的?湖泊中底栖动物的种类与分布有哪些规律?
你知道吗?河蚌和田螺都是净水小能手,通过试验和观察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浮萍的繁殖速率与天气之间也有方程式般的联系;浮岛之于鸟类就如漂浮的餐椅……
通过有趣的课题探究,孩子们可以制作自己的水环境生态瓶,并带回家持续观察。导师们将分别在公园和学校对孩子展开课程及答疑,帮助孩子们打开探索自然的大门。
" 小湖长"征集正式开启,团队研学助成长
学生自行组建研学团队
即日起,武汉面向全市中小学征集15名首批“小湖长”。作为“三师三长”生态研学活动的一部分,本次“小湖长”的征集将以大学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
参与报名的学生需组建3人团队,选定课题后,推选小组长,细化成员分工,阐释选题原因、探究思路、拟定实施步骤,填报提交选题表。
9月上旬,公园将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报名团队的申报资料进行评审选拨,最终选出15个课题小组,入选团队的小组长即自然选拔为“小湖长”。
学校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为了保证研学效果,方便跟踪学生课题研究,学生提交的选题表需由学校相关学科的老师认可,并担任指导老师,对后期学生的研究进行固定指导、及时答疑。
“小湖长”多重体验福利
△沙湖公园
入选的“小湖长”团队可跟着公园自然导师、水务专家到后襄河、沙湖、月湖等湖泊公园进行课题体验,同时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湖泊保护的重要意义。
9月中旬,后襄河公园将召开第一次小湖长见面会暨“小湖长”课题研究培训会,优秀小湖长代表将有机会参加11月的“武汉市中小学生绿色生态研学旅行”颁奖典礼。
只有了解了家乡的水资源,才能真正谈的上为保护长江水系做贡献。
成为“小湖长”,共同守护大自然吧!
“小湖长”征集活动注意事项
参考选题:
公园拟定出9个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报,分别是:
1、青蛙王子大变身:寻找湖中的蝌蚪,持续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
2、底栖动物调查:调查湖泊中底栖动物的种类与分布规律
3、净水能手——河蚌:探究河蚌的净水能力
4、净水能手——田螺:探索田螺对水中悬浮颗粒的絮凝作用
5、水生植物能净水: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6、我的生态瓶:制作自己的水环境生态瓶,并带回家持续观察
7、浮萍的方程式:探究浮萍的繁殖速率与天气之间的联系
8、漂浮的餐椅:探究浮岛对鸟类的吸引作用
9、其他
报名方式:
即日起至8月31日,有意向参与的学生可按照下方表格样式,自制表格并填写报名,完成后发往指定邮箱进行统一收集。
指定邮箱:3328047051@qq.com
咨询电话:1817486982
咨询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3:00-6:00
(编辑:张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