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你们大学毕业后,要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工作,那里的一切将是你们一生的财富。”30日下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四中心“老兵宣讲团”走进华中科技大学,老兵刘文远在“强国复兴有我”军休思政微课“老兵与学子的对话”活动中对大学生们这样说道。
活动现场。 通讯员汪万军 摄
“我从军校毕业工作的第一站是涠洲岛,上岛那天,海上的巨浪有四五米高,从没见过海、没坐过轮船的我,趴在船舷上胆汁都吐出来了。”宣讲团团长刘文远在主题宣讲中向同学分享自己在艰苦环境下铸就坚毅品格的故事。
“海石花生长在礁石上,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这种品质给了我无穷的精神力量,它一直激励我,多大的风浪都不为所惧,多少次冲刷都不扭曲变形。”刘文远把海石花带到了现场,希望学生们保持纯朴硬朗的内在品质、饱含追求梦想的热情。
“四年多前我报名应征春季女兵,在第一、第二志愿栏中填下了艰苦边远地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退伍大学生、“家国情怀”宣讲团团长席佳鑫介绍了自己奔赴喀喇昆仑高原一线执行任务的故事。“脱下军装不是结束,而是起点。”她说,每个人在任何岗位、任何阶段都可以为国家和民族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现场,刘文远和宣讲团成员胡广伦、杜曙新、周义仁等3位老兵与4位学生并坐一排、围成半圆,面对面进行对话。
学生向老兵提问。 通讯员汪万军 摄
一位学生提问胡广伦:“现在很多人学习的目的是提高以后的工作收入,当下学子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与国家发展契合的方向?”
今年87岁的胡广伦思索片刻后回答:“这个问题问得好,大家都希望生活幸福,这是人之常情。但我认为,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生存与享乐,更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我国最早培养使用电子计算机的人才之一,我在50年的军事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能让自身所学为国家所用,是我这平凡人生最自豪的事。”
“年轻的你们有无限可能,希望你们厚植家国情怀,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成为栋梁之材。”胡广伦说。
杜曙新向同学讲述战场前线的故事。 通讯员汪万军 摄
周义仁和杜曙新也分享了自己在战场前线的难忘经历,寄语学生要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成长为祖国的中流砥柱。
“鲜活的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总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发出的光和热,能从中汲取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是贯彻落实退役军人事务部大力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宣讲”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老兵宣讲团成员为讲好“大思政课”,耄耋之年仍发挥军人本色和责任担当,不仅用心,也很走心。
活动受到了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市委宣传部、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团区委等多部门重视和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相关负责人也来到活动现场欢迎军休老兵,大学生代表列队向军休老兵致敬。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四中心“老兵宣讲团”创建于2019年,以“老兵宣讲浇铸强国之基,铭记英雄赓续红色血脉”为宗旨,几年来走进多所高校和中小学,以“‘老马’与‘青马’的对话”“老兵与学子的对话”等形式为学生上好思政课。
“今后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组织策划更多老兵宣讲进高校活动,让更多的江城学子近距离聆听鲜活的老兵故事。”军休四中心“老兵宣讲团”志愿服务队队长陈睿说。
(通讯员陈睿 实习生刘可欣 梁春 王曼)
【编辑:胡之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