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们,给了我‘第三次’新生。”5月31日上午,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胃肠外科,日前因胃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一度休克“命悬一线”的赵爷爷,在家人的陪同下将分别印有“大爱无疆 妙手神医” “关爱病患暖人心 医德高尚医术精”字样的两面锦旗,送到医务人员手中。
5月31日,患者出院送锦旗。
“一面锦旗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即将康复出院,年过七旬的赵爷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今年5月22日凌晨,家住江夏区林港的赵爷爷,在家突发剧烈腹痛,其间一度休克,被急送至江夏区第一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急诊科,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病情重、很危险,当时立即前往手术室对老人做了急诊‘腹腔镜微创胃穿孔修补术’。”据该院胃肠外科戴少华主任介绍,术中,通过三个微创口进入老人的腹腔,发现胃体前壁有一处1厘米大小溃疡的穿孔,腹腔内有大量脓液液体,这也是老人“病根”所在,手术操作不仅要确保穿孔得到完全修补,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对老人的其他器官造成损伤。“早一分钟修复,就能早一些控制病情,老人恢复也会更快。”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手术团队迅速清理了老人穿孔周围的脓液和食物残渣,精心修补了穿孔部位。术后老人安返病房,术后第二天,赵爷爷就能下床活动了。
“原来赵爷爷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后续的恢复治疗中,在查房时赵爷爷不经意间和医护人员聊起来自己的过往,此时,戴少华主任心中的“疑团”才被解开,才明白老人残留在肺部的弹片所代表的意义。
“手术当天CT检查时,显示赵爷爷的左侧肺部被切除了三分之二,胸腔里面还留有一个弹片。”戴主任表示,得知赵爷爷故事后,大家对老人越发敬重。“那天还是我抱他上的手术台,我还感叹这个老人怎么只有80多斤。”戴少华感慨道。
患者术后影像。
为了治疗好、照顾好这位“最可爱的人”,戴少华主任团队经过审慎讨论和严密的综合评估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每次查房、输液、治疗时都会鼓励和安慰,为其翻身拍背、按摩双下肢等,缓解不适症状。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让老人和家属深受感动,深深地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与温暖。
“我们作为和平年代的医护工作者,既要做好老人的医疗救治及护理工作,更要以老人的英雄事迹为榜样,把这种革命精神转化为更好地服务患者的动力。”戴少华说,今后将以更加务实、高效,负责任、有温度诊疗服务回馈病患的信任。
(陈林 熊帆 黎尚赟)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