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发展能级应有关键突破,专家学者、代表委员建言:创新是核心,数字经济是关键力量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李佳)2021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77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质效提升、稳中向好态势。

武汉上汽通用: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记者周超 摄

“奋进新征程,武汉城市发展能级应有关键突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代表委员持续关心关注武汉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希望武汉勇担使命、加压奋进,加速迈向GDP2万亿大关,实现城市发展能级新跃升。

2万亿是怎样的阶梯?

经济实力达到新量级 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

“从国际比较看,全球范围内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经济体,大概有50多个。”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北京从2万亿到3万亿用了5年时间,从3万亿到4万亿用了3年时间;上海从2万亿到3万亿用了6年时间,从3万亿到4万亿用了4年时间;深圳从1万亿到2万亿用了6年时间,从2万亿到3万亿用了4年时间。参照这三座城市的发展轨迹,GDP达到2万亿后,如果措施得当,经济发展有条件进入一个加速的快车道。

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正源5G模块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2万亿是怎样的阶梯?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用“城市拟人体”作了一个比喻,在他看来,一个城市的国民经济总量达到5000亿时,国民经济体系的“骨骼、脊柱”清晰可见,主导产业、骨干产业成群;越过1万亿时,“五脏六腑”现出,城市广场、中央金融区、中央商务区、城市大数据管理平台俱全;而从1万亿跨越到2万亿阶段,就可以判断,一个独立的综合功能体是否“肌理健康”,是否形成了相匹配的最优结构。

曹和平认为,是否能踏上GDP2万亿的阶梯,“这是武汉的关键时刻”。回应国家需要、时代需要,今时今刻,武汉必须“奋争”,勇担国家使命,“一主”做大做强,才有可能在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起到中心带动与支点支撑作用。

“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但与其他主要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巴曙松认为,武汉到了必须要加压奋进的关键时候。他举例,粤港澳大湾区有深圳、广州、香港三座城市GDP过2万亿,成渝城市群的重庆为27894.02万亿,成都也接近2万亿。北京之于京津冀城市群、上海之于长三角城市群同样如此。武汉要敢于瞄准GDP达2万亿的目标,加快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经济实力达到新量级,显著增强其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更有力地促进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中部崛起。

新量级如何冲刺?

以创新为中心配置要素资源

今年虎年春节上班第一天,武汉宣布区级经济新关键词——“2210格局”:今年力争新增2个千亿区、1个2000亿区,并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增强该区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推动全市全域自主创新发展。该区也表示,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向3000亿元目标冲刺。

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专家学者、代表委员们认为,武汉实现跃升的关键点在创新,增长点在数字经济。

“近两年,人福接连上市2个代表着新药研发的最高水平国家1类新药,但收获期前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研发期。”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汉生分享了人福医药多年持续创新投入的故事,他说,人福曾经连续八年投入十几亿元持续创新,却没有出任何成果。近5年,研发投入已高达近30亿元。“如果前期不投入创新,连进入市场的机会都没有。”

周汉生说,从0到1,一个企业要获得跨越“S形曲线”的二次增长,必须集中力量进行创新;一个城市要跨越经济发展的能级关卡也是如此,只要咬紧牙关、久久为功,凝神定气抓创新,增加经济“含新量”,能级的提升将水到渠成。

“从最初的低成本生产要素为核心竞争力,到通过招商引资做大产业规模体量,如今,以创新要素为中心,已成为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说,武汉如何集中力量干大事?并不是83所在汉高校院所的简单加合,而是必须通过搭建国家级的创新基地、创新平台、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等,以事业平台来集聚人才。同时,将行政力(因国家布局已存在的科教存量)、市场力(企业、企业研发力量)及社会力(年轻的“双创”主体)聚合。

“从1.77万亿到2万亿的增长空间,很可能出现在数字经济的破局。”丁烈云分析,目前,武汉数字经济占全市GDP比重已超四成,且工业基础良好,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都极具潜力。他建议,武汉应当考虑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形成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广阔的前景,这是武汉快速跃升的新机遇”。

首位度与辐射力还不够怎么办?

融入新发展格局 打造双循环枢纽

“看到别人发展什么就左顾右盼,这种走一步可能还会退两步,始终在山脚;只有坚定发展主线,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看好武汉经济潜力。他说,武汉、成都都是优势产业非常明晰的城市,需要做的就是突出主业、抓好创新储备,“尤其武汉工业基础雄厚,高科技企业增速很快,只要潜心持续培育产业,通过‘建群入圈’加强产业协作,跨入2万亿量级指日可待,GDP的韧性也会更足”。

武汉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发展能级、创新能力、产业实力、枢纽功能、生态品质、治理水平“六个新跃升”。同时明确,要加快推动科教人才优势加快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交通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如何实现?巴曙松认为,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唯一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交通便捷、经贸繁盛、腹地广阔、拥有较完备的轻、重工业体系和领先的现代科技产业,但目前,“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发挥空间枢纽作用”还贡献不足,首位度与辐射力还不够,金融、物流等要素集聚辐射功能还有所欠缺。

“目前,武汉的GDP相当于上海的41%、北京的44%、深圳的58%。”巴曙松认为,武汉丰富的智力资源还有待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升级还需加大力度,交通区位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发挥,营商环境还要继续优化改善,这些也正是武汉未来成长的巨大空间。以交通为例,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和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发达,有良好的工农业基础和广阔的经济腹地,目前更要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围绕大宗商品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展物流金融等,做强枢纽功能,提升武汉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必须丰富GDP的内涵,增强科技含量、低碳质量,并向绿色GDP转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跑赢GDP的过程,也必须是提升城市能级、塑造城市品质的过程。能级越高,表明城市具有更强竞争力;品质越高,表明城市具有更优吸引力,对周边地区有更强的辐射带动力。提高武汉的能级,是武汉市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带动武汉城市圈发展、促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具有重大的意义,要通过建设科教强市、交通枢纽城市、数字化城市及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等,让GDP更有发展质量、更具绿色内涵、更富民生温度。

【编辑:侯方隅】

(作者:李佳 高勇 周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