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给同学们“捡东西”的这位楼管,今年要“退休”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5日讯(记者谭芳 通讯员蓝永丽)小至几块钱的笔记本,大至近万元的相机、电脑和手机,中南民族大学教学楼楼管余昌权连续16年拾金不昧,将失物归还,物品估值高达数十万元。而同学们眼里这位71岁的“活雷锋”,今年真要“退休”了。

余昌权。

机缘巧合,余昌权来到中南民大做了楼管。2004年,已退休的余昌权通过熟人得知中南民大正招聘楼管,还想发一份光热、找一份事做的他果断报名。自2006年起,他开始负责学校15栋教学楼,此后的16年里,他帮同学们“捡”到的物件不计其数,最珍贵的物件价值数万元。

余昌权“拾金不昧”的善举原本并不被众人知晓,直至同学们在校园网上看到一则招领启事。

工作中的余昌权。

一次,余昌权拾到一台电脑,像往常一样,他把电脑放在值班室,在小黑板上写招领信息。但足足等了半个月,也不见有人来寻。他着急了,想办法找到一个同学,在该同学的帮助下,把失物招领的信息发到校园网上以求扩大寻找范围。电脑最终找到了失主,15栋“热心楼管”拾金不昧的雷锋事迹也在学校传开。

“对我的生活没什么影响,我还是做好我的楼管工作。”媒体也发现了余昌权,但他一如既往,捡到了东西,就想办法归还。

16年里,余昌权“捡”到最多的是手机。为了找到失主,没少下功夫。余昌权说,最开始,捡到的手机不像现在的智能手机有密码锁。没锁上的手机,他会尝试打手机里存的号码。如果手机设置了密码锁,就把内存卡取出来放在自己手机里寻找失主信息。智能手机时兴起来后,“一把年纪”的他开始学用QQ,用微信,发布失物信息。现在,学校有专门的组织发布失物招领信息,捡到的手机也越来越少。

余昌权还摸索出一套特别的规律,有的物件不能替学生“捡”。余昌权说,像本子、眼镜、衣服这些比较私人化的东西,如果“捡”起来等学生来领,大概率找不到失主。学生自行寻找时发现失物不在“原地”,就可能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

为此,余昌权和同一栋楼的其他同事商量,眼镜、衣服等“专人专用”物件,就给学生放在原处,或者放到教室最显眼的地方,让学生自行找到。

学生们很感谢热心的余大爷。“有学生专程送来感谢信,还有学生买来水果、零食,我不要,他们丢下就赶快跑开,‘逼’着我收下。”今年6月毕业的李思语就曾为感谢余昌权送去一袋水果,但是余昌权说什么也不要。

喻庆田也是15栋教学楼的楼管之一,和余昌权已共事四年。说起余昌权,喻庆田说了句:“老余这个人,很可以的!”喻庆田说,余昌权平时话不是特别多,但是做事认真负责,多年拾金不昧,令人敬佩,是大家公认的模范。

“将心比心,谁丢了东西不着急呢?何况是学生。”16年坚持将东西物归原主的余昌权,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只是顺带着帮了身边的孩子。

“可能今年就真的退休了。”已71岁的余昌权感觉身体素质不如过去,心里有了离开的打算。

【编辑:邓腊秀】

(作者:谭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