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人来、带技术来,带会这边的医生,更好地救助这类复杂骨折和骨关节炎患者。”7月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领域的杰出代表张英泽教授亲临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开启“院士门诊”首诊,“面对面”接诊骨科门诊病患的同时,为膝关节内翻畸形、胫骨平台骨折及跟骨粉碎性骨折的3名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
“第一台20分钟!第二台40分钟!第三台25分钟!”据了解,术中,张英泽院士的多项专利、技术发明首次在江夏成功运用;相较传统术式,不仅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长,创伤更小、感染风险更低,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
截骨保膝:术后4小时,他站起来了!
“手术4个小时后,我就可以下地走路了!”7月5日下午,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骨科病房,因左膝骨性关节病接受张英泽院士“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术(截骨保膝)”的61岁的朱爷爷,在医务人员的鼓励下,已经开始了术后功能锻炼。
朱爷爷在医务人员鼓励下开始术后功能锻炼。
据了解,患者朱爷爷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侧膝部隐痛不适,经保守治疗,右膝部症状缓解,但左膝部症状仍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并发展成左膝关节内翻畸形(俗称O型腿)。在获悉张英泽院士在江夏区“院士门诊”信息后,他住进了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骨科。经张英泽院士及其团队远程会诊,为他制定了由张院士自主研发的“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方案,确定张英泽院士为其“截骨保膝”。
经过充分缜密的术前准备后,5日8时许,朱爷爷被送入手术室;张英泽院士也提前进入手术间。张英泽院士指着患者双膝核磁共振单,对现场观摩的医务人员介绍道,为了矫正患者左膝关节的力线,要通过截骨操作,将原本过度集中于内侧的载荷力引导至外侧,从而实现膝关节载荷的均衡分布。
张英泽院士指着患者双膝核磁共振单讲解。
“太震撼了,仅用20分钟就做完了,手术操作一气呵成。”该院骨科副主任胡浩介绍,朱爷爷原本畸形的膝关节随着最后一根骨钉植入瞬间变直。术后,朱爷爷安返病房。当天下午,朱爷爷便在医生的鼓励下,下地进行功能锻炼。这一恢复速度远远超出了预期,也让朱爷爷及其家属对未来的康复充满了信心。
张氏骨折牵引复位器:伤口比她想象的小得多!
和朱爷爷一样,家住江夏、现年43岁的李女士,也是接受张英泽院士手术的患者。
今年6月底,李女士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全身多处骨折,被紧急送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救治。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腿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病情复杂且较为严重,需要手术复位破损的关节面。
医生早查房时与李女士交谈。
“一听说要手术,当时是蒙的,在手术方式上也很纠结。”据李女士介绍,当时医生提供了两种手术治疗方案,一种是打开关节腔进行复位,手术切口大,术后要卧床不能动;另一种就是张院士发明的微创手术,手术切口小,术后第二天便可下床康复锻炼,但需要专门设备和专门的团队操作。
“经与张英泽院士团队远程会诊及沟通,李女士最终决定选择‘张氏骨折牵引复位器’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的治疗方案。”该院骨科主任杨俊忠介绍,张英泽院士应用其研发的“张氏骨折牵引复位器”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40分钟便完成手术。
“谁都不想身上留下长长的疤痕。”6日上午,医生早查房时,在听到自己是“小切口”,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李女士喜出望外,说出了自己的“小顾虑”,迫不及待地开始下地开始无负重康复锻炼。目前,李女士恢复情况良好,预计一周后可康复出院。
微创闭合撬拨复位固定:跟骨粉碎性骨折完美复位
另一位手术患者,系通过“院士门诊”收治的“右侧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祝爷爷。
“由于病情复杂,手术方案极易顾此失彼,患者骨折后,始终没有下定决心。”据该院骨科主任杨俊忠介绍,得知医院开设“院士门诊”,并由张英泽院士亲自坐诊后,祝爷爷及家属看到了希望,决定前来就诊。张英泽院士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祝爷爷量身定制了“微创闭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案。
在张英泽院士的精心操作下,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张院士首先通过关节镜,清理软骨缺损处;随后,又准确地完成了跟骨撬拨操作;最后,拧入螺钉固定。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25分钟。术后,经透视复查显示,祝爷爷粉碎的跟骨完美复位。
院士为患者手术。
“没想到院士这么平易近人!这一点也缓解了我手术时的焦虑。”术中,祝爷爷采用了腰麻的方式,这使得他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较为清醒的状态。祝爷爷表示,知道院士给自己做手术,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但是手术室内张院士与团队的交流配合让他感到很安心。术后两天,祝爷爷便可拄拐慢慢行走。
(关晓锋 通讯员陈林 田星 熊帆 黎尚赟)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